回忆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文化艺术发展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6 17:12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王效贤口述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先后担任过县文教局局长、宣传部部长、县委常委和政协副主席,从事过教育、宣传、文化工作。在我印象中,改革开放后,旬邑县各项事业都日益繁荣,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间剪纸和唢呐演奏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的关注,文学创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出现了一批优秀作者和优秀作品。

民间剪纸

旬邑县剪纸艺人众多,最突出的是赤道社区富村的库淑兰,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最早发现库淑兰剪纸的是县文化馆美术干部文为群,后来任咸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的梁澄清将库淑兰的歌谣收入《咸阳歌谣集成》中,这二人共同推动了库淑兰歌谣剪纸的面世与宣传。1986年,当时由省文化厅、美术家协会联合组织了“旬邑、永寿、周至民间剪纸展览”, 咱县民间剪纸艺术在西安作了展出。这一次展览,从阵容到规模气势,旬邑县居三县之首,库淑兰彩色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设专厅陈列。

可以说1986年的西安展览让库淑兰的剪纸第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关注,随后在1988年,我记得咱县的民间剪纸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展览,这次展览在北京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的轰动,在这之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来我县对库淑兰剪纸艺术进行考察。随后的哪一年我记得不清了,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在旬邑成功举办“旬邑杯—中国民间剪纸理论研讨会”,经过这几次大型的展览活动,奠定了以库淑兰彩贴剪纸为代表的旬邑剪纸在全国的特殊地位。90年代,库淑兰彩贴剪纸更是在香港、台湾甚至国外引起了巨大轰动。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库淑兰剪纸接受邀请在大会上作了展览,许多外国人看了之后都非常赞赏,甚至当时还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友好人士专程前来县上,登门拜访库淑兰。1997年台湾汉声杂志社还为库淑兰出了一本书,名叫《剪花娘子库淑兰》,并为她在台北市举办了个人作品剪纸展。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年,库淑兰随同陕西民间艺术代表团赴香港参加了“97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节”,做了剪纸表演。

当时,正是在库淑兰剪纸和成就的推动下,我县更加重视了民间剪纸艺术,举办了多次剪纸创作培训班和剪纸艺术展览。旬邑剪纸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民间唢呐

唢呐是旬邑县民间流行的吹奏乐器,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旬邑唢呐周车儿的《雁落沙滩》已享誉省内外。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了“八五”艺术科研规划,在全国开展普查、收集、整理民族民间十大集成的编辑工作。为弘扬民族民间艺术,县上对全县有组织、有水平,比较稳定的20多家唢呐班子进行了普查整顿。通过这次普查整顿,提高了唢呐艺人的社会地位,从事唢呐演奏的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旬邑唢呐得到了全面恢复。

90年代初期,旬邑县文化馆举办了一系列唢呐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唢呐演奏人才。特别是在1991年,旬邑县文化馆组织百人唢呐团参加陕西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百支唢呐、几十副大铙、八面大鼓,大吹大擂,动地翻天。1993年以后,旬邑县又举办了两期唢呐艺人培训班,引起了省上领导的重视。我记得省文化厅的领导在还来县上专门检查过这次培训表演,当时500多人的唢呐团队就在县体育场表演,场面十分宏伟壮观,表演也很成功,我在表演结束后的讲话中引用了杜甫一句诗来评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从此,旬邑“百人唢呐团”名号被各界认可。之后在陕西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2005年央视在旬邑举办的同一首歌等重大活动舞台上,都能看到旬邑唢呐的身影,唢呐成为我们县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旬邑县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唢呐之乡”。

近些年,县上更加重视民间唢呐,在编写《旬邑文库》一书时,安排专人对全县流传的唢呐曲目进行了整理记谱,这对旬邑唢呐传承推广意义深远。也就是去年,旬邑唢呐还两次受邀参加央视《叮咯咙咚呛》节目录制,旬邑唢呐第五代传承人吕海东与萨顶顶搭档合作演出红高粱主题曲《九儿》得到了现场点评嘉宾的高度评价,著名歌唱家李谷一为吕海东颁发了“文化传承人纪念奖”。2016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的著名电影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的首映式上,唢呐声响彻演播厅,来自陕西民间的54名唢呐艺人集体登台吹奏一曲《百鸟朝凤》,这其中就有14名旬邑唢呐艺人。旬邑唢呐屡次在全国舞台的演出,不仅向全国观众呈现了旬邑县传统文化艺术,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喜爱。

文学创作

旬邑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文才辈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豳风·七月》《大雅·公刘》就诞生在咱们这里。明朝万历年间,我县文家村只有几十户人的小村子就出了四个进士、五个举人,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期,后来几百年,基本上就默默无闻了。改革开放后,县上文学艺术作品又百花齐放,许多优秀作品在省级以上文学报刊发表并获得奖励。总的来说我觉得有三方面事情值得一题,都是很有影响的。一是诗词楹联发展很好;二是少年文学成绩显著;三是民间文学整理工作突出。

1995年,县上成立了诗词协会,并创立了《豳风报》,一年四期,专门刊载县内干部群众写的诗词。同时还出了两本《豳韵》,影响很好。期间,旬邑县诗词散文爱好者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如赵晖锋的《故园新韵》、秦东峰的《东峰诗词选》等。培养了很多年轻的诗词爱好者,最近县上也被省诗词学会授予“陕西省诗词之乡”称号。

1998年退休后,我担任旬邑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我们很重视青少年文学创作,在全省少年文学大赛上,旬邑县连续两年都有2-3人荣获一等奖。

我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旬邑民间文学三大集成领导小组,对散落在民间的故事、歌谣、谚语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出版了《旬邑民间故事》一书,这也可以说是咱县民间文学的集大成。



   

1、根据王效贤2017年10月16日采访录音,由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整理。

2、王效贤,陕西旬邑人。1954年参加工作,曾任新华社陕西分社彬县支社记者、旬邑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学校长、县文教局局长、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常委、县政协常务副主席等职。1998年退休后,担任旬邑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县诗词楹联协会名誉主席。

                                                                                                               (责编:王茜嘉)

上一篇:回忆改革开放后旬邑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1]
下一篇:王崇行:怀念我的父亲王子健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