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堡的群众观与梁家河的大学问——两代领导人的人民情怀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05 10:08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梁家河、马家堡,两个看似不相干的地方,却因为两个人被联系起来。在旬邑,提及群众工作做的好的人,人们第一个会想到习仲勋;在延川,提及群众工作做的好的人,人们第一个会想到习近平。“虎父无犬子”,习仲勋与习近平一对父子,从今日习近平身上能看到当年习仲勋的思想和影子,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情怀。

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群众工作的基础。

习仲勋等一批关中分区领导人在陕甘边的革命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毛泽东赞誉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1936年,毛泽东亲自提名让年轻的习仲勋出任关中特委书记,镇守党中央和西北根据地的“南大门”,习仲勋使关中特区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多年以后,习仲勋回想起他担任关中特(分)委书记时说“你们旬邑,还有正宁,当时叫新正,是关中分区,那里的村庄我跑遍了,而且在很多村里都住过,你要是不信,随便说一个村子的地理地貌,我马上能说出那个村名来;还有,如今只要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你随便说一个人的貌相,再说他是哪个村子的,我就一口能说出他叫什么名字,住在村子的哪个位置,家里有几只窑洞,院里或者崖头有什么树,这人都做过什么,尤其是对革命有过什么贡献……”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到自己曾经插队的地方——梁家河。尽管40年没有联系的人,他一见面就能认出来,大名、小名都能叫出来。他说“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这是习近平心系农村、农民的一种情怀。在梁家河,习近平就说“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两代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地点不同,但是为民服务的心情是一样的,都展现着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二、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是他们开展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

习仲勋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准则。在关中分区开展改造“二流子”运动期间,他没有对“二流子”完全否定,而是进行调查摸底,分析原因,然后归纳概括,因类施策,因人施教再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壮大革命力量。在清塬郭家掌,成功改造任开通、杜育娃等8人。1941年,关中分区50%以上的“二流子”得到改造。1943年初,关中分区86%以上的“二流子”得到改造。1943年年底,关中分区“二流子”改造率接近100%。这些“二流子”被成功进行改造,大多数为新生产者。习仲勋在关中分区开展的改造“二流子”运动,对今天的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激发部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期间,分发救济粮时,社员发生了争执。为解决这一问题,习近平带领大家到各户去查看每家有多少粮食,并当众记录在册。从夜里10点一直忙到凌晨5点,最终大家心服口服。他既把粮食给了最需要的人,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上世纪70年代,看群众家里的粮食。如今,则是用一张表计算群众的家庭收入。梁家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萌芽时期。习总书记在河北省的一个村子,进入群众的家里通过一张表来计算群众家里的收入。如今,全国上下都在采用这一方法,使得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习近平的群众工作方法是习仲勋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扬。在群众工作方面,父子二人坚持实事求是,都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法想着群众的利益,坚持用事实说话。

三、使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是他们父子二人共同奋斗的目标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是1943年1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给习仲勋的题词。在咱们旬邑这片红色沃土上,流传着“易马换担”“幸运的盲人”等故事。在职田习仲勋为解决土地问题而写的判决书;习仲勋在马家堡得知村民难产,派自己的警卫员去买药;对困难群众予以照顾等故事在旬邑广为流传,这无不体现了习仲勋胸襟宽阔,心系群众,爱护群众的品格。同样,习仲勋也受到当地群众的爱戴,在关中分区时,一个夏天,走的困了,睡在了老乡的炕上,老人蹲在他旁边替他驱赶苍蝇。习仲勋与人民群众这样的情感是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是一种真挚的、难以言表的情感。这些故事都体现着习仲勋的为民情怀,也是习仲勋对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习近平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在梁家河期间,建立“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用摩托车换钢磨、手扶拖拉机等。这是习近平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真实写照。如今,在习近平担任总书记的这几年当中,他总是为民着想,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做实事。

四、两代人为民服务情怀的意义

习仲勋参加革命以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注重做群众工作,注重调查研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习近平学到了要从政一定要为群众做实事,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工作要讲求方式方法等。

1、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说起党的利益,有些人总是说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二者之间的关系。2009年在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上,被开发商建起了12幢连体别墅和两幢楼中楼。记者要求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党委委员逯军对老百姓信访处理意见进行解释时,他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样的话语一出,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作为共产党人割裂二者关系,实不应该。毛泽东给习仲勋的题词,以及党组织对他的鉴定,充分体现了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1943年1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给习仲勋同志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在主政关中分区期间,习仲勋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民主政权等,深入人心,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会议期间党组织对他做的鉴定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样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样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这一句话当中,出现“群众”字眼四次。群众利益和党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

2、两代人的工作作风是一脉相承的。2001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的八十八岁大寿日子,习近平因工作原因不能参加,便给父亲写一封信,信中谈及“学父亲做人、做事、对信仰的执著追求、赤子情怀和俭朴生活。”他写到“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习近平做到了,在梁家河的时候就做到了,为老百姓做实事,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全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当中。习近平为民办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来自父亲对他的影响。习仲勋用自己的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习式家风”。如今,在父亲习仲勋的影响下,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习式家风”,用充满“习式家风”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全世界。

3、两代人的使命和初心是相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党人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在习仲勋主政关中分区期间,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文教建设、经济建设等。习仲勋被称赞“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十九大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穿越时空,跨越历史,但是他们的初心和使命是相同的。

习仲勋在马家堡,是做群众工作的楷模。习近平的群众观点是对习仲勋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扬,在治国理政思想期间得到升华。时代再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情怀是不变的。

上一篇:张纯鸣:革命战争时期地方政权基层党建的真实档案
下一篇:从特区到特区 从南大门到南大门——习仲勋主政关中和广东的历史贡献和初心传承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