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亭马栏印记

来源: 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13-05-22 18:05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里,在马栏这片热土上,党的一大批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铸就了人生辉煌。杨玉亭就是其中重要一位。他在马栏生活工作期间,主要战斗在经济战线,为关中分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政权稳定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值得旬邑人民永远纪念和怀念。

   杨玉亭(1903~1966),原名汉章,男,1903年生,陕西富平县杨家坡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4团经理处处长(1933年6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2月至1935年11月),陕甘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代理部长(1935年11月),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1936年5月至7月)、粮食部长(1936年7月至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局长,中共关中地委常委、关中专署副专员、专员,三原专署专员。建国后,历任陕西省财经委员会主任兼财政厅长、供销合作社主任,陕西省计委主任,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1966年逝世,享年63岁。

   杨玉亭同志来旬邑革命之前,就是一名坚定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和陕甘、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重要建设者。1931年,28岁的杨玉亭,参加中共三原武字区委赤卫队,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因做情报工作出色,1933年2月,30岁的杨玉亭被组织吸收成为中共正式党员。此后他先后担任红26军42师4团和骑兵团经理处长、42师经理处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长、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局长等职,一直在陕甘边区和陕甘宁边区财经后勤战线从事革命工作,为建设陕甘、陕甘宁两个边区根据地及稳定革命民主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12月,在国共两党局部内战打响、全面内战爆发前际,杨玉亭受命首次来马栏(第一次来今日旬邑),在中共陕西、关中分区首府驻地马栏乡,任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1945年12月至1949年5月1 ),来守卫关中分区这个陕甘宁边区南大门。

   妻子惠清汶、女儿杨惠铭也一道首次来到马栏区,惠清汶还担任了马栏区妇联主任。与丈夫杨玉亭和女儿杨惠铭不同的是,惠清汶是第二次踏上栒邑土地。1937年春,惠清汶由胞弟惠海池护送,在地下中共党员帮助下,辗转到达新正县马家堡,被安排与中共关中分委书记习仲勋一家住在同一院里,第一次踏上栒邑土地,不久在习仲勋安排下,经人护送平安抵达甘肃省环县,与时任环县苏维埃政府县长的丈夫杨玉亭重逢团聚,受杨玉亭影响,同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环县生下女儿杨惠铭2

   初到马栏的杨玉亭、惠清汶夫妇,和中共关中地委、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关中分区警备司令部机关普通干部一样,宿办都在马栏乡关中分区党政军民开挖的窑洞里,同吃大锅饭,同穿补丁衣,间或参加集体耕种,为建设关中解放区、防范国民党进犯忘我工作着。

   1946年6月,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蒋介石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国民政府军18个师和12个保安团,包围陕甘宁边区,妄图从南线进攻延安。杨玉亭立足马栏,领导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属各级政府干部,紧密团结关中分区广大军民,在张德生书记为代表的中共关中地委领导下,指导发展分区生产,建设巩固解放区,筹措军需钱粮药,组织后援队,全力支持警备第一旅反击,为关中分区迅速成功粉碎本次进攻提供了坚实后勤保障。

   1947年2月13日,蒋介石调集胡宗南部7个整编旅13个团5万余人进攻关中分区,以消除夺取延安的侧翼威胁,进而夺取延安3。17日,警三旅七团二营、新四旅十六团两个增援连配合,经9小时激战取得了雕翎关阻击战胜利,让关中分区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成功跳出合围转移至石底子以北。18日,胡宗南部完成合围,7个整编旅分5路进犯关中分区。根据毛泽东“不在一城一地得失,集中主力以运动战配合广泛游击战,打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中共关中地委报经中共中央同意,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及驻军19日撤离马栏,仅留南线指挥部、各县独立营和游击队坚持斗争4。撤离前,杨玉亭命令公署干部在公署院内燃起三个大火堆,销毁了带不走的所有文件。20日,中共陕西省工委及中共关中分委驻地马栏区马栏乡失陷5

   关中分区党政军撤离马栏时,惠清汶担任家属队转移组组长,负责整个家属队成员和女儿杨惠铭的安全转移。转移途中,只有小孙女陪伴的烈士秋宏之母不慎脚崴,惠清汶在没医疗条件情况下,用点白酒与搓脚之法为老者减轻了痛苦。在发现忘抱孩子痛哭的女家属后,惠清汶带领几位同志原路折回,冒着危险为其找回了遗忘道旁树边襁褓中熟睡的孩子。

   杨玉亭率公署干部突围后一路北上,在吴起巧遇出马栏,经正宁、合水、华池、洛河而来的关中分区家属队和妻子惠清汶及正发着高烧的女儿杨惠铭,遂请警卫员将杨惠铭抱给骑在青马上的自己,搂在怀中一边为爱女擦药退烧,一边率领队伍向保安县(今志丹县)转移,思念且痛楚的女儿则哭成了泪人。到达保安县后,仅短暂一聚的杨玉亭便与妻女告别随军南下以收复马栏,妻子惠清汶带女儿杨惠铭继续向北经定边、靖边、横山、绥德等地最终到达山西柳林镇。为不担误孩子学习,暂住山沟的关中分区家属队经领导同意,半期一所临时学校和一个托儿所,惠清汶兼管托儿所工作6。杨玉亭配合高锦纯7,领导关中军分区所属各级游击队反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九军“清剿”8,摧毁保甲组织,打击对方保安团队,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收复关中分区。

   1947年8月中旬,西北野战军沙家店大捷全歼国民革命军陆军三十六师两个旅9,在西北战场转入内线反攻,24日马栏区收复,中共关中地委(含并入的中共陕西省工委)和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回马栏,杨玉亭也回到马栏10。1948年9月,杨玉亭兼任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缉私委员会主任,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11

   1949年2月13日,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杨玉亭、关中分区司令员陈国栋等人,在庙湾村关中分区欢迎大会上,接见慰问郝登阁部全体起义人员12。杨玉亭要求:公署干部积极配合整编工作,尽最大努力安排好起义人员生活,将食宿等需要一应落到实处,保障整编顺利进行13。之后,郝登阁部顺利整编为关中分区二十一团。

   1949年4月3日,中共中央电示中共关中地委改中共三原地委,杨玉亭改中共三原地委常委、委员;5月2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第26次政务会议决定,改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杨玉亭改任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14,公署机关由新正县马栏区马栏乡迁驻三原县盐店街15,自此杨玉亭结束了他战斗起止3年6个月的马栏生活,在三原为党和人民继续工作。

   建国后,杨玉亭1950年1月至1955年2月任陕西省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其间1950年3月至1952年11月兼任陕西省财政厅厅长,1952年10月至1956年3月任陕西省供销合作社主任,1955年2月至1956年11月任陕西省计划委员会主任,1956 11月至1958年7 月任陕西省副省长,1959年7月至1963年12月任政协陕西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1963年12月至1966年2月任政协陕西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1966年,杨玉亭因心肌梗塞住院抢救无效病逝,走完了他光荣的革命的一生,享年63岁。今年是2013年,是杨玉亭诞辰110周年。杨玉亭在马栏的3年半时间(1945年12月至1949年5月,栒邑人民实现了县境解放,翻身做了主人。杨玉亭在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任上,领导关中分区建设、巩固、扩大了关中解放区,支持西北野战军解放了关中大部,之后又解放了整个关中,新中国成立后又在陕西省多个领导岗位为陕西发展建设耕耘贡献,直至去世。

   杨玉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陕甘边区重要建设者、关中分区主要建设者、陕西省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探路者,从马栏走出去的人民好公仆。他的历史贡献、革命奉献精神和独特人格魅力,旬邑人民不会忘记。建设“八个旬邑”,实现“关中最美县”,迎着“中国梦”,带着您翠似马栏柏的精神,旬邑人民正大步向前!



1.参见《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组织史资料(1925.12~1987.10)》第158页。

2.参见杨惠铭《峥嵘的岁月 永恒的记忆》。

3.参见《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组织史资料(1925.12~1987.10)》第152页。

4.参见《马栏革命简史》第148页。

5.参见《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组织史资料(1925.121987.10)》第152页。


6.参见杨惠铭《峥嵘的岁月 永恒的记忆》。

7.参见《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组织史资料(1925.12~1987.10)》第163页。

8.参见《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旬邑县组织史资料(1926.春~1987.10)》第61页。

9.参见《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组织史资料(1925.12~1987.10)》第152页。

10 参见《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组织史资料(1925.12~1987.10)》第153页。

11.参见《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组织史资料(1925.12~1987.10)》第159页。

12.参见《中国共产党旬邑县历史(第一卷)》第25章第3节。

13 参见杨惠铭《峥嵘的岁月 永恒的记忆》。


14.参见《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组织史资料(1925.12~1987.10)》第187页。

15.参见杨惠铭《峥嵘的岁月 永恒的记忆》。



上一篇:周维
下一篇:无私将军宋飞的一生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