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盛传略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8-26 15:08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1906—1928)

    程永盛,陕西省旬邑县清塬镇郝村人,生于1906年,旬邑起义骨干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参与组织领导旬邑起义,任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中国工农红军渭北游击支队总指挥,起义失败后,因叛徒暗算负伤被擒,英勇就义,年仅22岁。

    幸遇良师 走上革命道路

  程永盛生于清塬镇郝村一个贫农家庭,因家庭贫困,入学较晚,但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校期间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25年初,自西安成德中学学成毕业的旬邑籍中共党员许才升,返回家乡旬邑,在清水塬(今清塬镇)吕家村任教,成为了邻村19岁学子程永盛的老师。年长3岁的许才升,很快发现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的程永盛虽不善言辞却学习勤奋、聪明多智,颇为欣赏。程永盛也非常佩服这位亦师亦友大哥的渊博学识,经常和他一起探讨和学习。在许才升的进步思想影响下,程永盛接受了马列主义启蒙。初小毕业后,许才升建议并推荐程永盛去国立旬邑县宝塔高级小学(简称“旬邑宝塔高小”)和国立西安一中学习深造。年内,程永盛听从许才升建议,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旬邑宝塔高小,但与此同时,许才升因办国民小学提倡新文化、宣传新思潮、启发革命觉悟,与国民政府旬邑县教育局长发生争执,遂罢教离开旬邑去了西安。

  1926年8月,在保卫西安反直系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围城艰难时刻,中共西安地委指示旬邑籍中共党员许才升、宁克齐、王日省,以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特派员身份回旬邑,借筹建国民党旬邑县党部名义,宣传革命发展党团员。许才升先期突出围城,14日回到家乡旬邑,回旬后,许才升充分利用地方上的一切旧关系,利用国共合作统战渠道,再度进入旬邑教育界,在宝塔高小担任了教师,与富平籍中共党员王佛宗等人成为同事,继续以教书为掩护,发展党组织,宣传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程永盛非常高兴许才升再度归来,积极参与许才升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在许才升的推荐下,1926年8月,程永盛与崔维峻、崔廷儒等9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旬邑早期中共党员之一。9月,许才升等在中共宝塔高级小学小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旬邑特别支部(简称“中共旬邑特支”)和中共宝塔高级小学支部(简称“中共宝塔高小支部”),许才升被推选为特支书记兼宝塔高小支部书记,程永盛任组织委员。随后,程永盛积极跟随许才升等人深入清塬各村宣传革命道理,发展革命力量,为旬邑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

   积极斗争 发展革命力量

  当选中共旬邑特支组织委员后,程永盛配合许才升,积极开展学运、农运和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9月,他协助许才升等中共教师以“看书、信仰、言论、集会、结社、出版、择师自由”“校务民主”“改进学校设备”为口号,领导组织宝塔小学学生开展革新运动,批判四书五经,成立学生会。同顽固的守旧教育势力蒲鼎伯等人针锋相对斗争,夺回了教育权,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和教务委员会,引导学生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10月,在程永盛协助下,许才升、宁克齐等人组织县城学生及崔家河、连家河、焦家河农民共200余人赴国民政府旬邑县政府请愿,迫使县长鱼节天答应了群众减免预征粮款、收回教育权等正当要求,锻炼了进步学生和农民,捍卫了民众应有的权利。11月,受中共旬邑特支委派,程永盛赴西安中山学院农民运动讲习班学习马列理论和农运经验,次月返回旬邑,继续参与组织领导旬邑革命活动。该月,中共旬邑特支联合中共宝塔高小支部开办寒假教师学习班,学员共80多人,在西安受过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程永盛结合斗争经验和革命理论为入班学员讲授《资本论常识》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1927年4月19日,驻旬邑县意大利籍基督教神甫潘渡义,伙同教徒,借县城一年一度骡马会,搭棚传播基督教义,发展基督教徒。程永盛、许才升等人,组织带领宝塔高小学生,分两组与之辩论,驳得对方词穷无奈,收摊而去。接着,程永盛等中共党员,组织宝塔高小学生,演文艺节目传播新文化,揭露帝国主义利用宗教愚民和入侵中国之实,及时阻止了基督教旬邑传教活动。中共旬邑特支引导旬邑群团组织不断将革命引向深入的重要时刻。 4月20日,汪精卫集团公然背弃国共合作,向中国共产党举起屠刀,蒋介石集团7月15日作出响应,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失败。为应对时局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中共陕西省委迅速响应执行,研究后派遣程永盛协助许才升,在吕佑乾、吕凤岐等中共省委特派员指导下,将中共旬邑特支改为中共旬邑区委。

  在西安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吕佑乾、吕凤岐等人以省委特派员身份潜入旬邑隐蔽,加强旬邑革命力量并开展革命工作。10月,在程永盛协助下,许才升、吕佑乾、吕凤岐、王浪波将中共旬邑特支改为中共旬邑区委,并应时势做出了即时隐蔽组织,秘密活动的决定。学成毕业的程永盛执行区委决定被聘为旬邑城关仓里小学教师,教学之余,他秘密培养发展了5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共仓里小学小组,被推选为党小组组长。由于旬邑国民政府教育局调整,不久程永盛调至丈八寺小学任教至次年初,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秘密培育和发展了后备力量。

   全力配合 建立人民政权

  1928年初,程永盛服从组织安排,借回家之隙,在程国柱配合下,积极奔走于郝村、蒲社、班村等村,深入家庭院落和农民促膝谈心,宣传革命道理,并动员农民捐款筹款,购买枪支,打造大刀、长矛,积极准备起义。

  5月3日,中共旬邑区委书记吕佑乾在旬邑县城安仁村龙王庙召集县城周边党员召开党员大会,决定发动起义。会上,程永盛派人送来一封亲笔信给许才升,告诉他们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派来的催粮委员梁武同劣绅程育茂沆瀣一气,来到清塬郝村威胁农民交粮交款,许才升迅速复信一封,指示程百印组织群众继续抗粮,耐心等待处置。程国祥当天返回郝村,将回信交给了程百印。

  5日晚,程永盛秘密联系周边党员来到自己家中,由许才升主持召开了党员会议,传达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号召党员团结组织农民、推翻国民党旬邑县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通报6日起义,统一鸡毛传贴,击鼓报讯,以“抗粮交农”为口号,集中清水塬郝村起事。6日傍晚,农民如约汇集郝村药王庙举行了起义。随后,程永盛协助许才升,率领起义群众向县城进发。行至吕家村时,起义群众冲入劣绅吕善堂家。起义群众来到县城经城中内应接应入城后,7日凌晨分作三路,程永盛随许才升带第一路直捣国民政府旬邑县府和监狱。起义群众攻入县城后,被惊醒的县府管账、一总、二总、班头闻风逃窜,程永盛见状跨步上前,手起刀落,取了县府秘书性命。查收县府印章、档案后,程永盛带人冲进国民党县府看守所,砸开了监狱大门,释放了被关押的群众,营救出了因投稿揭露前反动县长庞天赖饱受摧残的中共党员王廷碧、王日省、王子健。拿下县城后,吕佑乾及时召开会议,请程永盛、许才升整顿队伍并组织铁匠赶制武器,以更好地武装起义队伍。

  8日早,程永盛和程国柱配合许才升将起义队伍带回郝村,一面整顿一面赶制武器。程永盛负责整顿和操练,一连三日郝村都沉浸在队伍紧张的训练声,十几名铁匠修造武器的锤击声和村上男女老幼送饭送水的欢闹声中。11日,程永盛随同许才升,带整编后230余人的农民武装,浩浩荡荡开进旬邑县城,以迎接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12日上午,起义队伍在宝塔高小召开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10时,中共旬邑区委书记吕佑乾高声宣布了它的成立,接着许才升代表新成立的临时苏维埃政府发表讲话,并宣布了政府所辖机构,程永盛则宣布了秘书室及军事、土地分配、经济、交通、宣传、外交、革命裁判7个委员会共8个机构首长名单,并被任命为军事总指挥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随后,程永盛宣布了起义军分编情况:起义军改编为红军渭北游击支队,下辖三个连,程永延、程志英、程双印分别被任命为第一、二、三连连长。会后,程永盛、吕佑乾率第一、二连驻守旬邑县城,在宣传革命道理同时,防范邻县国民政府军反扑。

   慷慨就义  英名永垂青史

  当起义影响日益扩大渐成燎原之势时,国民政府彬乾区行政长官刘必达,一面派李焕章代理国民政府旬邑县长率军前往围剿,一面命旬邑五区总绅王兆贤用金钱收买太峪起义投机分子以瓦解起义队伍。

  5月30日破晓前,刘兴汉等投机分子按事先约定发动叛乱。负责守城当日前去城门楼查哨的程永盛,经过东城门楼到北门楼的城墙最高处时,被藏在城楼暗处的叛变者一杆子戳下城墙,以致腰部受伤被俘。其他六名起义领导人,在反叛者出卖下陆续被捕。次日清晨,反动派用牛车,经赤道上官庄,把程永盛等七位起义领导人押至张洪城东角张怀英家的马房里,等李焕章前来处理。当日晌午时分,李焕章下令枪杀程永盛等7名起义领导人,程永盛等人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赴死,年仅22岁。李焕章及民团枪杀撤离后,张洪镇开明绅士收敛了牺牲烈士程永盛等六人尸骨并做了安葬,王廷碧被家人抬回家中,后因失血过多去世。

  国民党反动派并没有就此收手。他们勾结劣绅和民团大肆进行阶级报复,对烈士家属和参加起义的群众进行迫害。他们包围了郝村,程永盛弟弟、侄儿(程国柱的兄弟),同参加起义的程群儿、程永方、程交运一同惨遭杀害。程永盛父亲程树名、大侄子程国瑞,虽死里逃生,却同崔维峻、崔廷儒家人一样,被逼得倾家荡产难以生存。

  程永盛是旬邑土生土长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他协助许才升在旬邑宣传革命,开展革命运动,启蒙了旬邑民众思想;他发展培养党员,组织领导旬邑起义,唤醒了受剥削奴役的群众,为人民利益献出了金色年华和宝贵生命。他的人生追求和个人魅力将长久的驻留在旬邑人民心中,成为激励旬邑人民奋勇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上一篇:王重华
下一篇:王浪波传略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