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业业的革命理财人——霍维德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04 08:03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19021977)

   霍维德,陕西绥德人。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绥德东区党组织书记、农协副主席、中共绥德县委书记、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之一。1937年3月起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党团书记、陕甘宁边区关中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县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新正县县长。1939年10月起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税务总局局长兼粮食局局长、晋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甘肃行政公署第一副主任。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甘肃省委第二书记、甘肃省副省长、山东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等职。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

投身革命  参与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

    1902年12月2日,霍维德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雷家沟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两岁多丧母,由外婆抚养长大,从小饱尝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辛酸,切身感受使他萌发了对欺压贫民和为富不仁者的愤慨和仇恨,养成了敢于斗争、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霍维德从小就显示了超于常人的生意和理财头脑,他不甘像父亲一样当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的老是农民,在农闲时,他经常深入各街镇集市,做生意,跑买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触社会的广泛,他进一步洞察了旧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反抗压迫、铲除不平的情绪与日俱增。

    1924年11月,榆中进步学生李登霄、霍学光、薛清华、薛英华、马建功等回到家乡绥德。他们把培养革命青年的对象选到霍维德身上。为霍维德讲讲世上没有鬼神、没有命运,为什么有人富、有人穷的道理,马克思、讲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等。这些新鲜事,霍维德第一次听说,他很感兴趣,就把城里来的李登霄留在自己家里吃住,彻夜长谈。在这些榆中学生的鼓动下,霍维德砍了雷家沟村口关老爷庙里的大树,接着把附近村庄庙里的树也砍了,卖钱集资开办了一所贫民子弟学校。他自任校长,请来教师。这所学校招收穷人子女免费上学,进行新文化教育,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一批农村革命青年。1924年12月11日,由李登霄介绍,霍维德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认识到人生之路,就是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

    1926年夏,霍维德到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当堂夫(校工),实际担任党组织地下交通。他的胆识和出色工作受到李子洲(李登霄哥哥,时任四师校长)等革命志士赏识,在与他们接触中,进一步接触到马列主义书籍和进步书刊,参加了革命活动实践,思想进步很快。大革命失败后,他长期坚持党的地下工作,扎根农村,依靠农民群众,发动和领导农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同陕北早期革命同志一道,为创建陕北红军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2月下旬,在安定县西区白庙岔召开了陕北省工农兵代表大会,会上,马明方当选为省政府主席,霍维德当选为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分管财政、粮食、经济、贸易等工作。他不常住机关,喜欢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1935年7月,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游击区扩大到30多个县,根据地人口逾百万,主力红军发展到5000多人,游击队员4000多名,有20多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9月,成立了陕甘晋省委,霍维德当选为省委执行委员。1936年5月,党组织派霍维德进中央党校学习,在中央党校8个月学习中,霍维德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进一步提高了文化水平,从一个普通的工农干部,成为一个具有农民本色,有理论、有文化的革命战士。

    1936年12月,霍维德从中央党校毕业,按照中央指示与罗迈(李维汉)、刘景范一起筹建陕甘省。经过一段时间工作。1937年1月在甘泉县下寺湾成立了陕甘省。李维汉任中共陕甘省委书记,刘景范任省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长,霍维德任省政府副主席。他深入红宜地区(包括宜川、延长、延安、临镇等地),向当地知名人士和开明绅士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调任关中 忠诚守卫边区南大门

    1936年1月,中共关中特委成立,1937年2月,为抗战形势需要,中共关中特委和特区苏维埃政府从淳化桃渠河移驻新正县(今陕西省旬邑县)马家堡。次月,中共陕甘省撤销,接受中共中央任命,霍维德调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党团书记。关中(特)分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南部屏障,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霍维德与习仲勋搭档,一道肩负起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重任,在他们的努力下,关中分区的活动范围从山沟发展到关中大平原以至省西安市附近,在宣传、组织民众,动员全民抗战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为适应新的形势,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陕甘宁特区委员会将改为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10月,关中分区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在新正县马家堡村正式召开,会上将关中特区改为关中分区;将中共关中特区委员会改为中共关中分区委员会,习仲勋任书记;将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霍维德担任专员。

    为联合各党派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边区各级政府实行“三三”制建政,建立各级参议会,吸收民主党和无党派人士参政。1939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宣告成立,召开了第一届会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施政纲领”,并选出边区政府委员会,林伯渠、霍维德等15人当选为政府委员。会后,在霍维德直接领导下,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根据施政纲领,完善民主共和制政权建设,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各界民主人士共同参政议政。当月,新正、新宁两县建立了参议会,召开第一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各级正副议长和政府行政长官。在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届参议会上,霍维德当选为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任)。

    1939年 5月25日,国民党蓄意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旬邑事件”,公然打死打伤和俘虏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学员代表17名,这一事件在关中分区军民中激起极大义愤。为顾全民族抗战大局,习仲勋、霍维德等在旬邑职田马家堡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有利、有理、有节”的妥善解决了“旬邑事件”。

    1939年10月,关中分区决定开始筹办二师,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十分重视二师筹建工作,领导成立了二师筹备小组,霍维德担任筹备小组组长、刘端棻任副组长,在霍维德领导下,刘端棻的具体负责下,二师承继鲁师校产及其精神,以“白手起家、艰苦办学”为办学方针,在马家堡西沟畔“鲁师”旧址开始艰难曲折的办学之路。

临危受命  兢兢业业为革命理财

    陕甘宁边区管辖1市,30县,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寒冷,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苦。因此财政收入少。土地革命时期,财政主要靠打土豪和没收浮财来维持;抗日战争时初期,靠国民党发军饷和大后方进步人士、海外爱国华侨的捐赠开支。1939年1月,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加紧对边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外援断绝,军需民用物资进不了边区,不要说办公费和事业费无法解决,就是边区几万“公家人”的吃饭穿衣也成了大问题。鉴于此情况,1939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成立自己的财政、税务机构,自力更生解决财政问题,并决定调具有丰富理财经验和能力的霍维德出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挑起这份重担。

    霍维德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后(1939年5月,习仲勋接替霍维德兼任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和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对解决边区财政困难信心很足,决心很大。他在财政厅会议上说,财政这担子很重,我一个人是挑不起的,但我们有中央和边区的领导,有近50万群众的支持,还有这么多同志的共同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为加强边区财政工作,1941年5月中央由调南汉宸任财政厅厅长,霍维德改任财政厅副厅长兼粮食局局长。这期间边区财政收入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又值国民党背信弃义,悍然于1940年9月停发了每月60万元的八路军军饷,使边区财政和粮食供给陷入极端困难,财政担子越发沉重。

    早在1939年2月,毛主席就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1940年下半年最困难时期,大生产的任务就更为繁重和迫切了。霍维德除了领导全厅同志投入大生产运动,完成生产任务外,还教育同志们尽可能,抽调资金,支援机关、部队、学校,购买生产工具和种子,同时还挤出一点钱给农村发放贷款,支援群众生产。作为边区政府的理财人,为解决党政军民的开支、吃饭、穿衣三大问题,霍维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想了不少解决财粮困难的办法,他在边区财政厅工作8年,为边区财政收入的好转,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减轻人民负担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边区财政厅厅长任上,霍维德一直非常关心关中分区的发展,尤其是他参与创办的二师。1940年,二师因战争形势频繁迁徙办学,在驻蜈蚣洞,时任关中分委书记习仲勋向陕甘宁边区财政厅长霍维德报告了二师困难,霍维德立即为二师批转一笔周转资金,二师利用这些资金在马栏开了间小商店并买了4头骡子搞运输,经年余周转,不仅解决了二师经费困难,又偿清了借款,使二师得以继续维持办学。

赤诚坦荡  实事求是堪称模范

    1947年9月,霍维德调离财政厅,到吴堡(今陕西榆林吴堡县)参加土改运动。1948年春节后,他担任了西北新区政策研究团团长,开展西北新解放区政策调研,他通过实地深入调研后写的调研总结报告,受到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高度赞扬。1949年2月,霍维德担任陕甘宁边区晋南行署副主任,随后又被任命为甘肃省行署第一副主任,并主持全盘工作,在兰州城市接管、生产的恢复、物价的稳定、社会秩序的平稳和甘肃全省各种机制的恢复和运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解放后,霍维德先后担任了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和财粮办公室主任、甘肃省委第二书记、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59年的在大跃进运动中,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保持冷静和清醒头脑,公开批评“左”倾错误的危害,被迫进行检讨并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撤销职务调离了甘肃。1963年至1965年,霍维德在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65年12月,党校学习毕业后出任山东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霍维德被造反派诬为“大黑帮”、“老三反分子”,进行公开批斗和强制劳动,不管受到多大打击,他始终表现出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应有的坚忍不拔性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山东省革委会成立后,看到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被撇在一边,自己年近古稀什么都做不,于是申请退休,得到省革委会批准。

    1972年2月,中央为霍维德在甘肃工作期间被打成“右派”,撤销职务的做法进行了平反。1977年6月上旬,霍维德突感不适,立即住院治疗。6月14日因心力衰竭和药物过敏休克,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5岁。6月20日,由山东省第一书记白如冰主持,山东省委、省革委会为霍维德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对霍维德一生作了很高评价,将其骨灰葬在山东省烈士陵园,1984年移回西安安葬。

 

注: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霍维德》传,1994年版,《中国共产党旬邑历史》(第一卷)相关材料由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李小涛整理完成。

 

 

 

 

 

 

 

上一篇:王廷碧
下一篇:杨宗耀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