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占彪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6-29 11:06    阅读次数:227    选择字号:【 】 【打印


(1914.11.19-1998.11.18)

   于占彪,原名“于兵乱”,1914年11月19 日生,陕西省旬邑县原底乡(今张洪镇原底社区)孙家村人,1928年参加旬邑起义,1930年1月结识刘志丹参加陕甘南梁游击队,并请其为己更名“于占彪”,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转战陕甘、创建内蒙古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组织并指挥智取华山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地方,先后在煤矿、体育和地质战线担任领导职务,1979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12月31日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1998年11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苦难少年参加旬邑起义


  于占彪,生于贫苦雇农家庭,因生在战乱年代,父亲为其起名“兵乱”,排行第二,兄妹四人。童年时一家六口蜗居在三孔小窑内,只有7亩贫地,尽管整日辛劳,仍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迫于生计,他刚过10岁就给地主家当长工。


  1928年5月6日,旬邑起义爆发。饱受地主剥削压迫还不满14岁的于占彪,毅然参加了起义,随起义队伍攻入县城,参与了开县府粮仓分粮救济穷苦群众的活动,参加了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跟随整编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渭北游击支队(简称“渭北游击支队”)开展了打土豪分财粮的斗争。


  旬邑起义引起国民党地方当局惊恐和仇视,国民政府邠乾区行政长官刘必达,一面指使逃来的亲国民党旬邑豪绅暗中收买旬邑起义投机分子充当叛徒瓦解起义,一面任命国民党员李焕章代理国民政府旬邑县县长率军警和民团反攻旬邑县城。在刘兴汉等投机分子叛变和内应下,吕佑乾、许才升等7名旬邑起义主要领导人和中共旬邑区委主要负责人悉数被捕惨遭杀害,起义宣告失败。为保存力量,程百印等渭北游击支队幸存队员,转入旬邑石门成立旬邑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旬邑起义失败后,于占彪与游击支队失散,迫于生计,到北潼关(今陕西省铜川市)同官矿区私人煤矿当矿工。矿工们三个月上一次地面,吃住、大小便都在井下,一日三餐专人送饭。每名矿工每餐一个包谷窝窝、一碗包谷糊汤、一碗开水,每人每天工资买不起一顶草帽,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追随刘志丹勇走革命路


  1930年1月,刘志丹到同官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宣传游击队政策。听了刘志丹宣传,于占彪积极参加同官煤矿工人罢工,并找到刘志丹再三要求参加游击队,刘志丹被感动,留他做自己的警卫员,并为他改名“于占彪”。从此,于占彪成为一名游击队员,与刘志丹战斗在陕甘山区。


  在游击队,于占彪勤快好学、认真踏实,加之机智聪慧,进步很快,深受指战员喜爱,于1931年1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12月,于占彪随刘志丹所部游击队来到转角(今旬邑县马栏镇转角社区)接受改编,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的第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简称“红二十六军”)二团的一名战士。


  1933年4月,于占彪升任刘志丹警卫排长。6月,于占彪随刘志丹被迫执行红二十六军南下渭华建新苏区错误决定,兵败南山后辗转于10月回到照金。11月8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成立,辖三团(步兵团)、四团(骑兵团),于占彪被任命为三团连长,战斗在以南梁为中心的第三路游击区。


  1935年1月,中共中央特科张庆孚从上海来到西安,托人将介绍信送到南梁。习仲勋和高岗阅信后,命已是营长的于占彪率部接应张庆孚。行前,习仲勋当面就重要性和细节作了指示,要求务必完成任务。于占彪不辱使命,几经周折,先将张庆孚接回南梁,因联系中央的电台无法取回,又奉命护送张庆孚北上陕北。途中于占彪命本部先发制人,俘虏国民党1个军备运输营,并教育其大部分俘虏参加了本部。


  1934年2月至1935年7月,国民党纠集重兵对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在刘志丹等人指挥下,于占彪参加了三次反“围剿”战役,作为一线指挥员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为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延安创造了条件。1935年9月,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17日红15军团成立,原红二十六军改编为78师,辖232团、234团和骑兵团3个团,于占彪转任232团营长。


  在劳山战役庆功会上,后方传来刘志丹因“反革命”罪名被捕的消息。于占彪坚信刘志丹不是反革命,率部营救刘志丹,刚到瓦窑堡被下枪反捆手臂关进黑窑洞。作为刘志丹的亲信,于占彪成为重点“肃反”对象,遭到错误“肃反”。


  1935年11月平反大会后,于占彪与刘志丹等人无罪释放返回部队,78师改编为红二十八军,辖3个团,刘志丹出任军长,于占彪二团团长。


  1936年4月,于占彪随刘志丹与国民党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发生激战。刘志丹在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于占彪为失去革命引路人、亲密战友而悲痛万分。


承刘志丹遗志继续革命


  伤悼完刘志丹后,于占彪承继志丹遗志继续革命。1936年5月率部随右路军西征甘肃宁夏。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于占彪所部被编入追击军支援张学良、杨虎城部,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2月被调入援西军, 8月在云阳县石桥镇接受改编,转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不久被选派进抗大深造。1938年4月抗大学习结束奉调绥蒙创建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缔造了大青山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游击队——窦支队,联合晋西北、晋察冀中共武装协同作战,粉碎了侵华日军西进甘宁分割西北计划,保卫了陕甘宁边区,打通与苏联和蒙古国联系。


  1942年9月,于占彪离开大青山,押送物资回到并驻留延安。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期间因阑尾炎住进延安中央医院接受手术,出院后被中共中央选任为“抢救失足者运动”冤案甄别委员会委员,为一批蒙冤同志平了反。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参加了中共七大。


助王世泰征战关中分区


  七大闭幕后,关警1旅旅长王世泰经报请中央同意,将于占彪改派关警1旅协助工作。于占彪回到关中分区首府驻地马栏,协助王世泰整顿警1旅,在整顿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外,改编保安纵队为1团,整编属县保安中队为2团,于占彪任2团团长。


  1945年7月,蒋介石调重兵进攻关中地区欲经此攻占延安挑起内战,基于战略考虑,经必要战斗后,中共武装暂时放弃了爷台山等地。8月上旬,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马栏成立爷台山反击战临时指挥部,8日,爷台山反击战打响,于占彪率部参战并配合其它反击部队,经三日激战,胜利收复爷台山、老庄子、宋家洼等地,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粉碎了国民党阴谋。9月底,胡宗南部向驻湫头中共部队发起轮番猛攻。于占彪率部奋起反击,在跃出战壕指挥反击中被对方一颗子弹击中前胸和右手拇指。他忍着伤痛即时调整反击部署,后被急转至关中分区野战医院抢救,三日后逐渐苏醒。因伤情未见好转,王世泰急请延安和平医院副院长亲临救治。一个多月后,于占彪出院在阳坡头(今属旬邑县马栏镇)家中修养。事后,于占彪因战伤被评定为“贰等乙级”残废,并发给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


  1946年6月,国民党投入30万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中原解放区部队分两路向西、北两方向突围,王震率359旅和干部旅向陕甘宁边区方向突围,于占彪奉命率部迎接王震部。于占彪将所部化整为零,散布淳化、旬邑局地迷惑国民党部队,9月迎回王震部后撤回原驻防地。


  1947年2月中旬,国民党投入23万兵力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18日9个旅三面合围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关中分区。关中分区部队奉命暂避紧急跳出合围向陕北黄陵、富县转移,关警1旅2团团长于占彪临时兼任南线指挥部司令员,率部在赤水、淳耀等地游击袭扰敌人,促成了转移部队成功跳出合围。


  1947年3月,胡宗南部分左、右两路重兵夹击延安。彭德怀成立西北野战兵团,命王世泰部相机消灭胡宗南夹击延安部有生力量收复关中分区并依托关中分区在敌后游击。16日,收复关中战役打响。在淳耀、赤水两县袭扰寻歼胡宗南部的于占彪部,在于占彪指挥下配合其它兄弟部队,20日拿下庙湾、柳林,23日全歼铁王镇保安团,4月2日全歼胡宗南照金“清剿”部队,经过22天转战,胜利完成收复关中分区的任务,比原计划缩短一半时间。接着,于占彪奉命率部拔掉咸榆公路胡宗南部两个据点并作为机动部队留在关中分区,配合其它驻留关中分区中共部队牵制和消灭敌人。


  1947年7月,胡宗南部8个师合围关中分区。于占彪率部日夜兼程突出合围圈,转入渭北。8月14日,于占彪率部宿营五顷塬、杨空园子、柴桥子一带,夜接王世泰电令以歼灭胡宗南部尾追骑兵部队。15日,于占彪率部主动出击,经3天激战,在自损500余众歼其1700多人后,转回阳坡头休整。此战后,于占彪军事指挥淡出关中分区。


下潼关智取华山平渭南


  阳坡头休整后,于占彪率部先解放了白水县城;1947年9月奉命挺进黄龙;10月城南设伏打援助攻韩城,拿下禹门口、芝川两个重要黄河渡口,打通了山西解放区通道;11月奉命驰援榆林大滩马围歼4200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宁夏当局增援榆林计划,助中共部队挺进中原、豫西后,又收复安边、宁条梁等地并驻张家畔(今靖边县城)整训,月底奉调暂离战场赴山西省岚县,转任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三队队长,1948年随学校先后迁到临汾、安邑。


  1949年1月,西北野战军司令部调于占彪回延安,重新分配工作。3月3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将东府军分区改为大荔军分区,任命于占彪为大荔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中共大荔地委常委。习仲勋与于占彪谈话后,于占彪即赴合阳就职。4月上旬,大荔军分区机关移驻大荔县城,同时,于占彪派人积极策反国民党渭潼警备司令部司令武纬。5月中旬,渭华军分区成立,后改称渭南军分区,于占彪出任渭南军分区首任司令员兼中共渭南地委常委。23日武纬率部起义,渭南和平解放。24日于占彪与中共渭南党政领导机关进驻渭南县城。为配合解放军主力西进,28日于占彪率渭南军分区、大荔军分区部队联合清剿据守潼关要道的国民党武装,潼关胜利解放。


  被击溃的潼关国民党残敌,一部窜入秦岭,另一部窜入华阴县与国民党陕西8区专员兼保安6旅旅长韩子佩残部特务连汇合,共100多人欲凭天险和美式武器据守华山。为全歼残敌,于占彪成立渭南、大荔军分区联合司令部,政治争取与军事进剿相结合,一面命华阴县长给韩子佩写信劝降,一面命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队长马华亭率部清剿、渭南军分区派一个独立团从旁协助。书信劝降无效后,马华亭6月13日组建侦察班,命路东总队参谋刘吉尧任班长,带班在乡民王银根带领下,经小道于夜里攀上并控制了华山北峰,大部队随即搜山支援,指挥部随之登上北峰。19日,于占彪派人登上西峰再次劝降,韩子佩被迫投降,华阴全境解放。中共中央领导闻听华山回到人民怀抱,对于占彪智克华山大加赞赏。在彭德怀提议下,1952年7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奇取华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审看后,毛泽东采纳周恩来提议,将片名改为《智取华山》。《智取华山》在维也纳第8届世界电影节后获评二等自由战士奖,为年轻的共和国电影事业赢得了荣誉。陕西省马栏革命纪念馆至今还珍藏着《智取华山》的电影海报和于占彪照片。


  1950年5月,渭南、大荔军分区合并为渭南军分区,于占彪继任司令员兼中共渭南地委常委。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潜伏特务和土匪的破坏活动日趋猖獗。于占彪成立渭南联防剿匪指挥部和侦察队、24个武工队等,维持社会治安,清剿华阴、华县、临潼、蓝田属地12县特务土匪,镇压反革命分子,平息华县反革命暴乱,率22团进秦岭剿匪, 1952年6月破获“替天行道仁义救世军”、“青年党”、“剿匪自卫军”3起反革命组织,剿灭土匪特务近千人,为建国初期渭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建设立了大功。


褪戎装转业地方献余热


  1952年12月,于占彪卸下戎装转业到地方,“文革”以前先后在国家煤矿、体育、地质战线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工作。“文革”期间,遭人陷害,于占彪遭到党内错误处理。平反后,1979年于占彪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挥了政协委员应有作用。他实地考察了北京市西城区房管所幼儿园,向北京市政协反映该园供暖设备问题,供暖问题得到解决。1981年,他建议并推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将雍和宫拍成了纪录片。此外,还有很多。


  1982年12月31日,于占彪离休。1988年5月,于占彪携夫人康军受邀回故乡,参加了旬邑起义60周年纪念大会和旬邑起义纪念碑落成典礼,与汪锋、王世泰等生死与共老战友故地重逢,看望了多年未见的小妹于桂娃和本家亲戚及战友家属,看到家乡旬邑和孙家村翻天覆地变化后倍感欣慰。同年,于占彪在旬邑民间剪纸大师库淑兰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个展开幕式上,与老乡、战友、首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久别重逢。


  1998年11月18日,于占彪因病久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这位曾被国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人民功臣勋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西北军区第一次英模大会奖章、献身地质事业奖章的英雄,就这样离开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弥留之际,于占彪留下遗言:丧事从简,骨灰撒华山。于占彪至死胸内未被取出的那颗子弹,是他平生革命的光荣。于占彪去世后,遵照遗言,丧事从简。经中组部、国土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人民省政府同意,1999年4月3日于占彪夫人康军携子女将于占彪骨灰撒在华山引凤亭。


  于占彪,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旬邑人民的杰出代表、旬邑新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和勇敢斗士,14岁参加旬邑起义,15岁随刘志丹参加游击队,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勇敢坚定地追随刘志丹转战陕甘,从无名小兵一步步成长为营长指挥员,参与了旬邑民主革命史上旬邑起义、红二十六军成立、爷台山反击战等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长河中,为旬邑革命根据地和民主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旬邑之外的革命功绩有效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他决策智取华山的事迹成为了英雄不灭的传奇,他丧事从简、骨灰撒华山的遗言成为了他精神不倒的伟岸山峰,至死留驻胸内的一颗子弹成就了一生革命的荣光。(执笔: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邢敏)


上一篇:张鹏图
下一篇:蒙定军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16016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