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24 16:06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旬邑地处山区,经济落后,交通基础条件差,经过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历程29的初步发展,旬邑交通有了很大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旬邑通过改造旧路、修筑新路,发展通村公路,建设旅游专线、高速公路,实现了交通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纵观改革开放40年旬邑县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一、以改革和发展为重点,交通基础建设持续推进1978年1992年)

改革开放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按照“国道省道标准,县乡公路油路化、公路养管机械化”的发展思路“乡乡通油路,塬区村村砂石化”的建设目标,加大了对交通事业的投资建设力度,迎来了旬邑交通事业发展的新的时期。

(一)交通管理机构逐步健全交通发展需要健全的管理机构作为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着力对交通管理机构进行改革,不断健全机构,明确职能,提高管理水平。1979年4月,旬邑县地方道路工作队成立。1984年1月交通局与县经济委员会合并为工交局。1985年3月工交局又分设为经济委员会、交通局。旬邑县交通局下设多个机构,并多次进行内部机构改革。1987年9月,交通监理站改为交通征费稽查所。先后成立公路管理段、地方道路管理段、交通运输管理站、路政管理大队、公路测设施工队配合公路养建工作,新建砂石厂、汽车修配厂等企业,初步形成集公路养建、交通管理、道路运输、路政管理、汽车维修、砂石生产等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管理体系,为改革开放以来旬邑交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管理和机构基础。

二)公路建设取得新进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旬邑基本实现了乡乡有公路、通汽车,但这一时期修筑的公路里程短、质量低,塬区村村之间仍以土路为主,交通基础条件仍然十分落后,“行路难”问题仍然是制约旬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面对落后的公路交通状况,县委、县政府积极调整措施,对公路进行改造、重建、升级。根据中省市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进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

1985年至1990年,先后重新铺筑旬(邑)耀(县)公路、留(石村)(田)路,改造铺筑了G211国道土桥段,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先后把过境国道西(安)银(川)公路(211国道)牛家屯庄至排厦乡义章村段、旬(邑)麟(游)公路(306省道)早池至转角段、正(宁)铜(川)公路、榆(林子)丈(八寺)公路铺筑成三级公路进行改造;对彬(县)底(庙)公路、旬(邑)耀(州)公路旬邑段县城至石门段土路、彬(县)湫(坡头)公路旬邑段班村至石门段、张(洪)百(子沟)路面、旬(邑)地(界)进行等级改造或铺筑成砂石路、沥青路;先后将乡道野(鸡红)(家)公路、土桥曲家湾公路、第公路、麟(游)(邑)、原(底)张(洪)、赤(道)公路等先后改造为三级公路,并逐步铺筑砂石路面或沥青路面;把宋家沟煤矿公路、郑(家)张(洪)铺筑为砂石路面。由于交通建设成绩突出,1990年10月,咸阳市委、市政府在旬邑召开“公路建设现场会”,奖励旬邑县交通局10万元。之后,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乡村公路建设的决定》,指出: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各行政村,修建砂石公路,动员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仅1990年,全县新修乡村砂石路476公里率先在全市实现“乡乡通油路,塬区村村砂石化”的公路建设目标,《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陕西交通报》《咸阳日报》等进行专题报道。

1991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大投入,铺筑砂石路154.1公里,5个偏远乡镇也实现村村道路砂石化,新铺油路17.6公里,新修公路23.14公里,其中:环城路3.02公里,土桥改线2.72公里,旬赤路6.4公里,席家山煤矿路2.6公里,旬赵路8公里。完成油路罩面10公里。1992年,铺筑乡村砂石路208.9公里,超额完成任务,基本实现全县乡镇村村道路砂石化的目标,达标历程95%以上。铺筑环城路1.3公里油路,完成土桥改线2.72公里路基工程,修筑挡墙380米,完成油路罩面23公里,巩固文明线路10公里。

二、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交通运输条件向好发展(1993年至2002年)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十余年的发展,旬邑县的交通事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路面质量差、土路多等问题。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集中对路面进行改造、升级,发展山区公路和专用公路,并积极动员全县人民群众参与修路,改善了农村环境,畅通了农产品的销售门路交通条件逐步向好发展。

1993年,铺筑燕家河煤矿油路、县城小塔段油路,高规格按照二级公路标准铺筑三宁公路土桥至榆林子段2.72公里油路。1994年,公路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发展山区公路和专用公路,累计投入工日25万多个,移动土石方28万立方米,升级改造旬耀路、七里川路、皇楼沟路、宋家沟路等4条26.4公里道路。同年,县委、县政府利用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三通”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作出“加快公路发展,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战略决策,动员群众对全县各条公路和乡镇街道进行全面普修。当年,在1个月时间内,全县累计上劳46.2万人,移动土石方106.3万立方米,拆迁各类违章建筑1639处,970余户,砍、移树木1.4万多棵。全县上下形成了“街谈巷议说修路,万众一心筑坦途”的修路氛围和强大合力张洪、底庙等镇出现了群众主动找交通部门要求修路的景象。《陕西日报》《陕西交通报》等对此进行了报道。借此东风,1995年至1996年两年间,修通了旬赤路、旬耀路油路,打通了旬邑县的“东大门”。

“九五”期间,旬邑县通过升级改造彬旬公路为二级公路,铺筑旬(邑)转(角)路,贯通旬耀路境内尾留路段,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南接淳化、北通铜川、东到耀县、西连彬县的公路网,并配套建成了旬邑客运站,达到“车进站、人归点”的客运新局面,使全县的交通面貌和秩序有了极大改善。

2001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大,旬邑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建设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合理规划,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2002年,按照三级公路标准改造升级彬(县)底(庙)公路,修筑台家山煤矿路面。

三、以支持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农村公路通车覆盖面明显扩大(2003年至2012年)

2003年起,旬邑交通事业发展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中心,改造、提升其它公路,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通行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为重点,实现了农村公路网络化、等级化、舒适化、规范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农村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既是建设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把通路作为解决农民最现实、最迫切的重点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全省率先提出“把柏油路修到群众家门口”的口号,实行“政府引导、乡镇组织、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模式和“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激励机制。

2004年初,旬邑率先在陕西省实施了通村公路建设工程,提出了“把通村路到群众家门口”的决定。同年冬,作出《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研究制定《旬邑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提出奋斗3至5年,实现全县塬区村级公路黑色化,山区和河川行政村及所有自然村道路硬化。采取了按群众意愿修路,把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亮给群众,把修路需要的资金等“家底”抖给群众,把解决修路困难的办法交给群众,让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经过摸索,成功提出了“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经验,即群众投工投劳,打好路基,经县交通局验收合格后,由政府优先罩油面,极大调动了群众修路积极性,迅速掀起了全县修路热潮。这一年,在全县2400万元的公路建设资金中,全县群众投工投劳和自愿出资达到624万元,占26%。其中,太村镇为了尽快修通连接16个村共17公里的通村油路,每人捐资40元,全镇为公路修建资金达到96万元。耀旬公路旬邑段改建完成主体工程,移动路面基层21万平方米,铺筑沥青碎石面层25.7万平方米。完成原丈公路排水防洪工程、郑张路、野郑路大修工程和排厦乡安乐村、湫坡头镇甘店村路等通达工程。

2005年,县委、县政府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铺底子”资金1080万元,“铺面子”资金1320万元,改造国道5.13公里、完成42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尾留工程任务、新建桥梁2座、改造桥梁1座,铺筑通村油路112公里。211园道城区过境段和砭里段、耀旬公路旬邑段、野郑路太村过境段、翠屏桥、西溪桥、二八桥、县汽车站等项目建成通车;通村油路建设完成投资2400万元,铺筑114公里。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抢抓中央和各级政府为加快发展交通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实施了大规模的城乡公路建设改造工程。相继完成了原丈公路、土曲公路、马照公路、土照公路,实现了旬邑县境内的四大塬区的贯通,形成了马栏、石门与耀县照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环线。先后完成了迎宾大道、阳光大道、运专线S306义井至野吉红段、彬湫公路旬邑段、野炭公路旬邑段、土上公路旬邑段、原丈公路、土曲公路、旬店公路、旬赤公路、旬东煤矿留村煤矿路、马照公路、土照公路、郑张公路、石沟大桥及百子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全县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打破了“东西畅通,南北不通”的公路网络格局。彬旬公路旬邑段27.5公里的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车,结束了旬邑无二级以上公路与外界连通的历史。全县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完成47811.25万元(其中通村公路20139.1万元),公路总里程达176里,公路密度达94.34公里/百平方公里。2008年底,咸(阳)旬(邑)高速公路旬邑段开工建设。2009年9月福银高速彬旬引线顺利通车。形成城区与周镇全部实现了一级路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基本实现了二级道路镇村之间达到了村村通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城乡公路的互联互通,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完成郑张公路、土照公路、马照公路绿化工程,铺筑完成五女咀、郑家南环路、席家村、房家村9.2公里油路,铺筑路基87196.7立方米,铺筑沥青路面92748平方米。次年先后完成第崔公路旬邑段、职文公路等改建工程,建成通车。重建改造通村公路21.6公里,完成投资756万元。

这一时期,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省市先后在旬邑县召开通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交通工作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70多次,被《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媒体多次报道,先后吸引省内外来来旬邑参观学习经验。2005年,被交通部命名为全国行业文明示范文明户。2007年6月,旬邑县作为唯一的县(区)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公路建设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由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推动了旬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最直观的感受是“公路通了,城乡近了;脑筋活了,门路广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

四、以推进经济跨越发展为方向,公路建设等级和质量快速发展2012年至2018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高速公路、旅游专线建设为重点,旬邑的交通事业特别是公路建设事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全力推进,推动了旬邑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

(一)高速公路得到发展。2014年咸(阳)旬(邑)高速公路建成投资营运。咸(阳)旬(邑)高速公路是G3511宁夏银川至广西百色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2637”高速公路网六条辐射线之一,总投资25.2亿元,前后利用6年于2014年12月建成通车。咸旬高速的投资建成,使旬邑高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运力条件。铜(川)旬(邑)于2016年2月建成通车。铜旬高速是国家公路网规划的G3511菏泽至宝鸡联络线的一段,是陕西省“2367”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合(阳)凤(翔)线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和强化关中地区交通运输功能的重点工程。全长50.338公里,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米,总投资49.5亿元。2013年10月开始建设,历时两年建设,铜旬高速通车让关中北部地区交通更加便利,实现了从西安到照金只需一个小时即可到达。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为旬邑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好更快地融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真正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完成县乡公路改造升等工作。加大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先后完成旬耀二级公路旬耀界至石门段等改建,完成郑张公路、马照公路、转角至关门路水毁修复、便道修复及河床路基治理工程。先后对职(田)留(石村)公路、太(村)湫(坡头)、郑(家)赤(道)等公路的升级改造。

(三)开发红色旅游专线。充分利用旬邑县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优势,加大交通投资力度,2014年,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对耀旬红色旅游公路石门至县城段进行改建,利用半年时间于10月中旬建成通车。2016年,耀旬红色旅游服务区项目建成投用。同时,旬马高速也建成投入使用。旬邑—马栏红色旅游公路项目是旬邑县农村公路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地质状况复杂,施工难度最高,技术含量超高的一条重要农村公路。其中,柏岭寺隧道是咸阳市农村公路建设史上的第一条隧道。按照二级公路标准,于2017年6月28日建成通车,路线全长37.5公里。“旬马”旅游公路缩短了县城至马栏公路里程20公里,实现与咸旬高速之间二级公路连接。有效缓解了国道342的交通压力,加快农副产品外运,改善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旬邑旅游资源开发及县域经济发展。

这一阶段,旬邑县交通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道为次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以村级公路及专用公路为补充的县域公路交通网络,使旬邑由交通末端变为区域交通枢纽,使交通在支撑全县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交通运输事业取得的经验

从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发展交通事业必须牢固树立“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交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旬邑县的交通事业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是因为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全县人民群众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当中。在农村公路建设时期,提出“群众铺底子,政府铺面子”的做法,通过投工投劳和自愿出资的方式,投入到公路建设当中。同时,采取自愿捐款、义务劳动和部门帮扶等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当中,减轻公路建设上的负担。土桥镇东尧村用开好“三个会”的办法修建成3.3公里的村道。新店村在修路时,选举成立理事会和监督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对资金使用和投工投劳公布,接受监督。这些经验和做法在旬邑县进行推广,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保证农民修路的热情。这些成功的做法充分证明了要想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促进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交通事业的发展,进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使他们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

(执笔: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马文佩)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烤烟产业的发展
下一篇:旬邑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