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7 10:12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第三产业是指传统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产业,第三产业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化生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趋势,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旬邑是一个农业县,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实行商品按区域组织供应,流通体制被人为割裂,第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比重偏低。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旬邑县认真贯彻全会精神,解放思想,纠正“左”的错误倾向,打开了财贸工作的禁区,市场开始活跃,促进了生产发展,第三产业开始从初步放开到快速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一、改革开放初期,第三产业开始复苏和初步发展

(一)集市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1979年春,随着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旬邑县进行了全县商业系统的组织整顿和思想教育和工作重点的转移,全县集贸市场开始逐步开放。由于市场开放初期有一定局限,政策还不允许弃农经商,农村集市贸易品种只能在不影响农业生产前提下,利用节假日进行自产自销。摆摊设点需持大队证明到工商所进行登记,否则为无证摊贩取缔,但集贸市场已初步呈现复苏景象。以土桥市场为例,上市摊位92户,有大肉煮馍、饸饹、油糕、凉粉等15种旬邑地方小吃,市场初具规模[1]

1979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发展农业生产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决不允许把它当做资本主义经济来批判和取缔”。为了尽快恢复原有集市和充分发挥集市贸易在商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县委、县革委会特别是县工商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

1980年,全县积极适应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遵照党的有关政策和旬邑实际,全县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开放和恢复了各集镇传统集日。为了活跃市场,繁荣经济,支持个体手工业者逐步恢复和发展了照相、修表、镶牙、旅社等其他特种行业62户,并颁发了营业执照,使306人解决了就业和生活问题,减少了社会负担[2]。同时,根据农时季节举办了张洪、太峪(今太村)、土桥、职田和底庙的物资交流大会,交流物质主要有大家畜、猪羊、铁木质农具、粮食、油料等,物资成交额396.8万元,占全县全年集市贸易额60%[3]。在市场服务方面,各集镇普遍设立了公平秤、行市牌等,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物资品种、数量和摊位比1979年增加一倍以上,市场开始出现繁荣景象。1980年全县全县城乡集贸市场增加到7个,其中万人以上市场2个,五千至万人的市场3个,一千至五千的市场2个。市场总面积2780平方米,上市摊位1120余个,成交额660.1万元,占社会总成交额29.6%,较1979年增长了38.94%[4]1年多时间基本上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平。

198119日,县人民政府决定正式恢复各集镇的传统集日:土桥、职田、底庙农历每月逢三、六、九集日;张洪、湫坡头逢二、五、八集日;太峪逢一、四、七集日;县城仍逢星期天集日。7月,设立清塬乡集市,逢五、十集日,由于塬窄人少,交通不便,始终未形成规模。1985年建立郑家乡集市(逢三、六、九集日)和后掌乡集市(逢二、五、八集日)。同时恢复县城逢十、二十、三十的传统集日。

1982年,全县结合全民文明礼物月活动的开展,集中解决市场脏乱差问题,以县城和四大镇为重点,普遍对农贸市场进行了调整和整顿,市场分类摆摊设点,划行归市,县工商局根据各集镇规模大小,给各工商所统一配发计量设施65台,市场设立了复称台,做到了童叟无欺。同时,加强物价管理,在县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和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关于坚决稳定市场物价的通知”精神,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利用一月时间对全县工商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商业经营的主要商品销售价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自行提价、变相涨价和越权定价、黑市称等不良行为。1982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765万。较1981年增长21%。另外,充分发挥个体商业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热情服务、遗拾补缺、方便群众的特点,积极恢复和发展集体、个体商业,截止1982年底,全县共发展个体商业户363户,从业人员907人。都相比1981年有较大增长。[5]
   19842月,国务院下发《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积极保护合法经营,打击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改变了以往集贸市场“上午乱,下午乱,到了晚上没办法看”的局面,使整个市场出现了“场地卫生化、秩序条例化、摊点序列化、商品标签化、交易合理化”的五化景象[6]1985年底,全县共有集市8个,其中万人以上集市3个,集市贸易成交额1236.5万元[7]

1986年,全县集资36.6万元,用于集贸市场的建设。其中管理费投资3万元,国营企业、个体户投资18.6万元,村镇投资15万元。共建市场面积15165平方米,建大棚210平方米,室内商场5240平方米。同年年,动员城关镇群众和县级机关干部拉运土石3.6万立方米,在县城南门外积水薄产田里,铺筑起县城农贸市场,面积1.53万平方米。商业、供销、粮食等部门修建平房41间,修建了简易售货棚、售货台、中心花园等。农业银行、工商所、税务所均在市场住宿办公服务,吸引县内外210多户个体户进入市场参加交易,有效地解决了县城街道乱设摊点、拥挤堵塞的现象。同年,国家取消了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进一步放宽了长途贩运政策,在大中城市建立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县工商局在全县各工商所长、工商局长、城建局长、税务局长、城关镇长由时任县政府副县长李玉生同志带队赴三原、乾县、咸阳、宝鸡市建国路市场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1987年全县五大镇一举建成了5处钢架结构、石棉瓦盖顶的大货棚,新建面积850平方米,投资7.8万余元。超额完成了县政府下达市场建设任务的11.8%1987年被咸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农贸市场。至1990年,全县有固定集镇10个,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2012.4 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的26.1%[8]集市贸易的日益活跃,进一步促进集贸市场发荣,发挥了市场的辐射作用,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带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国营商业的发展和转型

随着全党工作和重点的转移,作为旬邑最早的具有第三产业性质的各级商贸部门,对过去“左”的思潮不断进行清理,把“促进生产发、发展商品流通、繁荣城乡经济,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商业的基本任务,对全县商业进行不断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1979年,全县商业系统积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实现了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经营效益明显提高。1979年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万1215.2万元,较1978年增长13.9%,商品纯销售完成443.4万元,较1978年同期增长21.8%,实现利润39.9万元,较1978年增长6.68%[9]

1980年,为努力发展商品生产,旬邑县因地制宜扶持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县商业系统各单位贯彻“两优先”原则,调整和扩大城乡分货比例,紧俏商品优先供应农村,计划商品坚持分货比例。1980年上半年,全县商业系统售给农村供销社工业品总值419.1万元,比1979年同期增长28%,百货公司供应农村商品总值305.2万元,占全县销售总额82.1%,比1979年同期增长29.9%[10]

198112月,县工商局、商业局、供销社、粮食局联合下发《关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的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对个体工商户的资金、原料、场地、税收、审批和进入市场经营等方面大开了绿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县商品购进开始打破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国家纳入计划分配调拨的商品比例逐年减少。商品购进除计划内和部分紧缺的二、三类工业品由省一级站调拨外,其余商品在咸阳二级站或跨省、区甚至到工厂直接采购,开放式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 1983 10月,全县取消了使用近30年的棉、布票。除自行车、缝纫机、名烟名酒外,其余商品敞开供应[11]

与此同时,旬邑加快商业体制改革。19841月,县商业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把饮食、理发、修理、五金、零售门市部6个门店租赁给职工进行经营,同时对服务楼和食品公司、食品厂等其他零售门市全部实行税利包干责任制,发挥了这些商业门市点多、面广、灵活经营的特点[12]。为适应市场新形势,各零售商店不再坐店等客,采取跟集赶会、流动销售,主动送货下乡、服务上门的方式;各专业公司下伸网点批零兼营;家用电器实行“三保”(保修、保换、保退)。既扩大了销售、满足了群众需要,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为更好方便群众发挥了应有作用。

为发展商品经济,旬邑县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旬邑县对商业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对全县商业体制进行简政放权,打破按批次层次供货,执行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发展方针,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渠道发展的流通体制。1985年,全县商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坚持放开搞活,给企业放权,增强活力,对三类小企业实行划转和租赁经营,不断完善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效果和经济效益。截止1985年底,全县完成商品纯购进256.1万元,商品销售额1256.1万元,实现利润13.3万元[13]

1986年,县商业系统推进商业改革,进行“巩固、消化、补充、完善”,加强管理,扩大购销业务,改善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市场繁荣稳定,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全年纯购进完成253.1万元,商品纯销售完成1327万元,实现利税24.3万元。预算外企业完成销售额444万元,实现利税10万元[14]

1988年,旬邑县以深化商业改革、安排好市场供应和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工作方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算内企业完成商品销售1479.5万元,较1987年增长10.21%,实现利税36.3万元,较1987年同期增长38.4%。预算外企业完成销售682万元,较1987年同期增长34%,实现利税27.4万元,较1987年同期增长65.1%[15]

1989年,全县把治理整顿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作为主要工作,坚持治理整顿,纠正下属企业经营中的混乱现象,要求各公司按照核定经营范围进行经营,不得跨行业经营。实行价格管理制度,制定《商业企业价格管理办法》,明确价格管理全县,规定企业不得用零售价进货,不得擅自提价。同时,加强商品计划管理,对国家确定的主要商品和紧俏日用消费品进行了专营和计划管理。对石油、彩电等商品,按照专业分工实行专营,其他国营、集体企业不允许插手经营。对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日用必需品,如火柴、洗衣粉、肥皂、纯碱、食盐等,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计划供应。当年,全县商业系统完成商品销售1655.3万元,利润16万元,实现税利38.1万元。预算外企业完成销售639.3万元,实现利税11.8万元[16]

(三)个体工商业的恢复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的老个体商户,重整旗鼓,开张营业。摊点成群,顾客盈门,热情服务,生意兴隆,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赞,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多年极“左”思潮的影响,许多人仍表现出许多担心和优虑。

1981319日,旬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转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恢复和发展城镇个体商业服务业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个体商业服务业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在国家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是国营和集体商业服务业的必要补充,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发挥作用,要有计划恢复和发展个体商业服务业,恢复传统的“细、小、杂”经营特色,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安定团。文件的下发给全县个体工商业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促进了个体工商业的发展。[17]同年,旬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关于批转给个体工商户临时营业执照的通知》,对职田、底庙、太村、张洪四地区102户个体户发放了临时营业执照。涉及到小百货日杂、服务、修理、伙食、手工等行业[18],个体工商户开始在科学管理下开展合法经营。

198312日,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下发后,全县各级认真贯彻,发展以个体工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全年登记发放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856户,1226人,较1982年增长2.5倍和2倍。全县个体商业户处于第三产业支柱地位,修理、饮食、手工等行业经营户逐年增加,群众“吃饭难、做衣难,买东西难”的社会问题得到缓和。全县个体工商户共有资金35万元,营业额516万元,占同期社会零售额19%,比1982年增加99%。为国家缴纳税收10万余元,比1982年增加9万元,是1978年的100倍。农村个体工商户占个体工商户总数97%以上,个体工商户协会和分会普遍建立,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城乡贸易,缩小了城乡差距[19]。到1985年,全县城乡从事个体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共1587户,从业人员达到2370人,有资金155.3万元[20]

1987年,全县共有农村集市9个,即职田、太村、土桥、张洪、底庙、湫坡头、郑家、后掌、城关。除城关为天天逢集外,其他为插花逢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各项经济政策贯彻落实,农村集市贸易日益活跃,出现了繁荣景象,集市增加,上市物资品种、数量增多,集市规模增大。据统计,土桥、职田集日上市人数达万人以上,张洪、太村集市达八千人以上,底庙、湫坡头集市五千人以上,郑家、后掌、城关三千人以上。上市者主要为当地乡镇村民和附近乡镇消费者和经营者,以及邻县国营、集体、个体工商业者。上市品种八、九百种,全县即时贸易成交额由十三届三中全会前的110万增加到1986年的105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乡镇、村办企业、个体经济、合伙经营、私人企业,不同程度都有很大发展[21]

但由于管理工作跟不上等原因,个体工商户偷税、漏税、随意涨价现象比较严重,坑害、蒙骗顾客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1988年,旬邑县以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遵循“进一步解放思想,支持改革、开放、搞活,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抓市场秩序整顿,打击经济违法活动,完善市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采取“三抓一打击一取缔”[22]的措施,当年完成换发新执照982个,取缔无照经营户186户,处理欺行霸市6人,哄抬物价10户。4大镇和城关镇市场被县工商局评选为文明市场。通过整顿,有效促进全县市场经济发展,集市贸易活跃,商品交易流畅,各项收入增加[23]

1990年,全县城乡个体工商户1965户,从业人员3153人,拥有资金831万,营业额530万,总产值359万元[24]。其中,手工业80203人,运输业5896人,房屋修缮业25310人,批发、零售业10381312人,饮食业230670人,服务业250280人,修理业190210人,其他6772人。全县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行业结构合理的工商业体系。个体户逐步转向合作经营,规模逐步扩大,有效补充了国营商业网点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商品生产发展,方便了人民生产生活,安排了城市劳动就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改善了国营和集体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经营作风等方面的问题[25]1990年,增至1965户,从业人员3153人,资金831万元,对搞活市场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国营和集体经济的有益补充。

二、调整经济结构,快速恢复和发展第三产业

1990年开始,第三产业在旬邑流通市场建设方面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每年都有一批商贸市场设施投入使用,改建、扩建的流通网点遍布城乡,并积极开拓农村商品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紧荣,为商贸流通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集市贸易规范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90%以上的农副产品放开。在此期间,我县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搞活流通若干问题的决定》,落实全省市场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1991年,县政府批转工商局制定的《旬邑县“八五”期间集市贸易发展规划》,为我县搞活流通、建设市场,促进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巡重要谈话,为全国进一步改革开发指明了方向,我县集贸市场的发展也计入一个新的高潮。同年7月,时任县长梁凤民同志,参加市政府市场建设工作会会来后,借鉴外地的经验,根据旬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县域经济的特点,提出了“一心两沿”的市场建设新格局,被县委、县政府定位全县市场建设的发展方针。“一心”即以县城为中心市场建设,“两沿”即沿三旬公路干线和彬铜公路干线,沿周边集镇的市场建设。全县重点抓了翠屏农贸市场、张洪果品专业市场、土桥粮食专业市场、郑家回笼市场、职田化纤市场和职田、太村农贸市场改造工作。县城翠屏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3.228亩,市场整体建筑由1号门市营业楼、2号门市营业楼、3号门市营业楼、4号市场管理办公楼、5号琉璃大门楼及6号钢网售货大棚等组成,市场总建筑218间,面积7126平方米,总投资280万元。这个市场的建成,成为县城购物中心和连接城乡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改变了历史上县城有市无场的状况。职田镇农贸市场经改建扩建,客量进一步增大,已成为该地区商品交易的枢纽。近几年来,先后有5个集贸市场连续6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市场”,1个集贸市场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市场”。全县已建成14个不同层次、规模不一的沿路沿边的集市贸易市场和商品流通集散地。

1993年,为规范市场运行,全县制定行业公约,开展文明经营户和物价、计量信得过个体工商户及消费者满意工商户评比活动。1994 年,县工商局在县内有形市场配备公平秤、公平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短斤缺两行为;开始按照宏观调控目标,将市场管理的重点从集贸市场转向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市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重点是规范经营行为[26]

1995年底,全县各类市场总数已达53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14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8个,日用工业品综合市场9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2个,饮食专业市场6个,还有生产资料市场4个,土副产品市场2个,牲畜交易市场8个。全县集市成交额7080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0%。集贸市场已经形成布局合理,各类市场健全的喜人局面。

(二)国有商业稳步改革推进1990年后,国有商业受到市场经济及私营商业的冲击,经营状况日益恶化,大部分公司无主营业务,处境比较困难。1990年起,旬邑县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定销售、定利润、定费用、定资金周转的全员承包责任制,年终根据企业任务完成情况对干部、职工进行奖惩。1992年,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四放开”(即经营、价格、分配、用工放开)和“五挂钩”(即销售与分配额、上缴利税、库存实销额、资金周转、服务质量挂钩)改革;对批发企业实行“工资浮动、风险抵押、劳动优化组合、利润指标包干、分类核算、超奖欠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零售企业实行“两抽一租”(即抽回流动资金和商品资金,把场地、设施、门店租赁给集体和个人)或大包干的经营责任制。1993年,县商业局43户零售企业在国有民营的前提下,推行“六自一包”(自主经营、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用工、自理税费、自主分配,包干上缴承包费)责任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三级流通模式,实现了厂商联营、近购远销的新的经营机制[27]

(三)个体工商业快速发展。199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苏、浙江等沿海一带生意人开始在旬邑县踩盘设点,家电维修、美容美发、化妆等行业逐渐在旬邑兴起,带动了旬邑的新一轮经商热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较大调整。各种门类的专业户、专业村及经济联合体不断涌现,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越来越多。第二、第三产业也随之有了较快发展,修理、木材、家具制作、服装、刺绣、粉条等加工企业也快速兴起。1991年开始,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以多种形式进入市场。凡是经过批准放开经营的农产品,集体商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经营,可以长途贩运。是年,工商部门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城区市场实行归行划市、编号定位、对号入市的管理办法,推行商品明码标价和信誉卡制度[28]1992年开始制定一系列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实行“五放宽”、“四允许”,即经营人员、经营范围、经营条件、字号名称、注册资金放宽;允许经营政策边缘的项目,允许租赁、承包、购买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允许批发工业小商品、农副产品,允许跨行业、跨产业经营,农民进城经商、下岗工人经商、部分干部停薪留职经商,旬邑县出现了百行千业竞相发展的局面[29]。旬邑县新建和改造多处较高档次的商业活动场所。县城主要街道两侧商场店铺林立,日用百货、家用电器、蔬菜食品市场一应俱全[30] 1991年,全县共有商业网点2085个,从业人员4587人,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餐饮三个行业。1995年,全县商业网点2565个,从业人员5643人,到1999年,全县商业网点3050个,从业人员6710人。[31]

19936月,国务院决定对开始对1991年和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进行了普查。同月,旬邑县开展进行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普查年度为1991年和1992年,范围包括全县所有第三产业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普查结果显示:1992年底,旬邑县第三产业经营者3323户,其中个体户2028户。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162户,批零贸易餐饮业1403户,金融保险行业36户。年末,职工从业人数13688人,固定资产原值40516.1万元,总产值 10999.9万元,增加值5933.7万元[32]

1997年,全县私营企业56 个,比1990年增加24;从业人员20509人,比1990年增加41;实现总产值27982万元,是1990 年的6.7倍;实现利润1895万元,是1990年的2.96倍;上缴税金814万元,是1990年的3.51[33] 1998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06亿元,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4.02亿元,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700户,私营企业11户,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税金135.6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力促进了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业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5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比1997年增长14.6%10.8%[34]。到199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1.93亿元,同比增长13.2%。第二产业6868万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8434亿万元,增长11.6%[35]

三、进入新世纪,旬邑第三产业实现繁荣发展

2000年以后,旬邑县积极发展商贸流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产业、开发商贸流通、红色旅游产业,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提升,大超市、连锁店一批批登场,房地产在第三产业在变革中快速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一)商贸流通模式转变。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商品越来越丰富,商贸流通开始了从零散销售到现代商业模式转变。(1)推动商贸流通模式转变。2002年,县政府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连锁经营、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推动现代化商业模式的发展。同年,美乐多、燎原超市相继开业,逐渐满足了群众各方面的购物需求。到年底,全县大型商场超市发展到 14户,销售收入近200万元。2003年,旬邑充分利用扩大内需、搞活流通的政策机遇,按照“大流通、网络化、全覆盖、低成本”工作思路,全力将流通网络向农村扩展,向边远山区延伸。通过实施了万村千乡工程,扩大镇区规模,扩充乡镇贸易集散地容量、建立农贸市场基地,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活跃商贸流通。到2007年,全县累计建立便民超市连锁店280,实现了便民超市乡级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 97%2007,全县共有商业网点3984个,从业人员8764人,其中批发业151604人,零售业34666942人,餐饮业3671218[36]。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5.26亿,是20012.09亿的3.62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4.73亿元,餐饮业0.5亿元,其他0.03亿元。[37]2)全面整顿商贸流通市场。2000年,全面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共检查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216户,查处违法经营户33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7件,案值70余万元;捣毁取缔制假窝点两个,罚款三万余元;清理粮食企业 11户,检查粮食市场两个,查办粮食违法案件66件,查扣粮食1780吨,罚款23万元。2001年,集中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44件,案值9.7万元,罚款9000元;清理各类市场13个(次),吊销营业执照四户,取缔无照经营28户,捣毁制假窝点和场所两个。2002年起,开展红盾打假护农专项活动。2003年,以种子、苗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农机具配件七大类农资商品为重点,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取缔无证照非法经营农资户18户,查处假劣化肥、种子、农药、地膜等 67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8万元。2004 年起,先后开展了粮食市场、食品安全、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22次专项整治和集中执法行动。特别是以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为鉴,全面整顿奶粉市场,杜绝了劣质奶粉的流入。2007年,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检查,取缔无照经营户一家,查处违法经营案件三件。[38]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3年,旬邑县坚持多业并举,大力发展非公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促进国有集体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化;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包装、加工等民营企业、文通运输业;围绕域镇建设,大力发展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结构;严查吃、拿、卡、要行为,切实维护非公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外地资金、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创建非公经济实体。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00户、私营企业加户,非公经济占GDP额达到70%[39]2006年,县工商局为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城镇退役士兵设立专门窗口,提供政策辅导和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的一站式服务,并减免费用21万元,使196名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通过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私营企业实现了就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大县”“旅游名县”“经济强县”的目标,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宣传促销,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锦绣山城为中心,包括古象犀牛化石馆、唐家民居、泰塔、赵家洞石窟和库淑兰剪纸艺术展览馆在内的古幽文化游景区;以石门山为龙头,包括卧龙潭、马栏西河坡风景区在内的绿色生态游景区;以马栏革命旧址为主体包括陕北公学旧址、关中特区旧址、旬邑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在内的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以新农村为依托,包括50万亩果园、万亩草场、农家乐在内的乡村风光游景区,整合开发旅游景点21个,发展乡村农家乐接待户26户,建成大中小饭店、旅店80多家,开发传统民俗文化娱乐项目20个,推出了御面、花子馍等21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小吃,开发了旬宝苹果、马栏土豆、底庙大葱、精品小杂粮、剪纸、石刻、布艺、刺绣等8大类100多种旅游商品,提升了旅游业附加效益。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5万人(次),综合收入3000万元,分别是2000年的5倍和35倍。旅游已经成为旬邑新的经济增长点。[40]

(四)房地产开发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后,城乡建设规模前所未有,各类公共设施日臻完备,旬邑县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人居环境较大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住房供需矛盾随之显现。国有、集体、个体投资者相继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全县房地产开发处于平稳较快的发展阶段,房价有所上升。先后建成县城自来水厂、翠屏、康泰、金叶、林业、残联、宝塔、豳河等小区居民住宅楼28680套、7.2万平方米。2006年以来,旬邑县房地产开发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住宅、商用房需求量大,供需矛盾加剧,房价快速攀升。2006年,由第一家县境外企业——咸阳茂盛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滨湖小区建成,占地 2.2公顷,共13480 套、5万平方米。2007年,旬邑县建筑公司第七项目部承建的世纪小区建成,占地 1.1公顷,共两幢14224套、2.6万平方米,是旬邑有史以来第一个高层小区。旬邑从1991年最初房地产业发展初始房价尚不足 100元/平方米,至2000年商品房逐渐进入市场,房价460 元/平方米左右。2004年,旬邑县房地产业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各类开发企业进入市场,房价一跃上升700元/平方米左右。2005年后,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境外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旬邑房地产市场,开发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意识增强,需求量增加,房价增长迅猛。2007年,房价涨至1300元/平方米。

这一时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00年,全县GDP产值5.0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35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2062万、批发零售业3336万,金融业905万,房地产业1441万元,其他服务业5784万。2005年全县GDP达到了11.43亿元,是2000年的2.28倍。社会品消费品总额4.1亿元,年均增长1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4亿元,年均增长15%,三大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55:18:27调整为44:27:29。房地产、旅游业异军突起,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全县私营企业达到71户,比“九五”末增加1倍,个体工商户3232户,增加692户,非公经济产值9.3亿元。到2007年,全县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到4.74亿元。其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业4700万(道路运输业4200万,邮政业500万),批发和零售业6600万,住宿和餐饮业2700万,金融业2100万,房地产3500万,其他服务业2.78亿元[41]。全县私营企业带动了商贸流通、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例逐步扩大,三种产业的结构趋于优化[42]

纵观28年发展历程,沐浴改革的春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旬邑第三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于提高旬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旬邑县工商局:《关于197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1979年7月9日。

[2]旬邑县工商局:《关于1980年工作总结》,1981年1月17日。

[3]旬邑县工商局:《关于1980年工作总结》,1981年1月17日。

[4]旬邑县工商局:《关于1980年工作总结,1981年1月17日。

[5]旬邑县工商局:《关于1982年工作总结报告,1982年12月27日。

[6]旬邑县工商管理局《关于1983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总结和1984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1984年2月16日。

[7]旬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1985年工作总结的报告,1986年1月6日。

[8]旬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1990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总结报告》,1990年12月28日。

[9]旬邑县革委会商业局:《关于1979年工作总结和1980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1980年1月29日。

[10]旬邑县革委员会商业局:《关于198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1980年8月17日。

[11]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41页。

[12]旬邑县商业局:《关于1985年工作总结和1986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1986年1月13日。

[13]旬邑县商业局:《关于1985年工作总结和1986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1986年1月13日。

[14]旬邑县商业局:《关于1986年工作总结和1987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

[15]旬邑县商业局《关于1988年工作总结和1989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16]旬邑县商业局《关于1989年工作总结和1990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17]旬邑县工商局:《关于转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恢复和发展个体商业服务业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1987年3月19日。

[18]旬邑县工商局:《关于批转发给个体工商业户临时营业执照的通知

[19]旬邑县工商局《关于1983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总结和1984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1984年2月16日。

[20]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223页。

[21]旬邑县工商局《关于我县农村集市贸易情况的报告》1987年9月15日。

[22]三抓一打击一取缔:即抓发展,抓教育,抓换照;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取缔无照经营。

[23]旬邑县工商局《关于1988年工作总结和1989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1988年12月20日。

[24]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39页。

[25]旬邑县工商局:《关于1984年工作总结和1985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26]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425页。

[27]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40页。

[28]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425页。

[29]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40页

[30]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42页。

[31]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42页。

[32]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413页。

[33]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0页。

[34]旬邑县人民政府:《关于1998年工作总结的报告,1999年1月19日。

[35]旬邑县人民政府:《关于1999年工作总结的报告1999年12月30日。

[36]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43页。

[37]肖世立、杨志泉:《辉煌十年》,陕西统计印务,旬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资料,2010年,第8页。

[38]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425-426页。

[39]旬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旬邑县人民政府200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2004年4月15日。

[40]肖世立、杨志泉:《辉煌十年》,陕西统计印务,旬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资料,2010年,第11页。

[41]肖世立、杨志泉:《辉煌十年》,陕西统计印务,旬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资料,2010年,第60—63页。

[42]旬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旬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2006年2月23日。

                                                           (责编:王茜嘉)

上一篇:旬邑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下一篇:旬邑县各界迎接毛泽东选集摄影纪念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