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30 17:12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经济、社会、民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旬邑从实际出发,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战略重点,不断解放思想,紧紧抓住机遇,按照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方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使乡镇企业成为发展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旬邑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单一经济到多种经济成分,由门类少到全面发展的过程,虽然在90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场的变化,乡镇企业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变化逐步转化为非公经济,但其发展过程为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旬邑县社队企业的探索起步(1978-1983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受到禁止和歧视的个体私营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国家政策的逐步开放使旬邑县的社队企业迎来了发展春天,1978年,旬邑社队企业开始探索起步,至年底发展到298家,年产值393万元,成为改革开放过程中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为全县工农业的恢复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当时社队企业基数低、门类少、范围小,经济成分单一,主导产品只有铁制农具、农机具、建筑建材、农副加工产品等,还不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需求。

1979年7月3日, 国务院颁布《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十八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发展社队企业的指导性文件,明确社队企业的发展方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生产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也要为大工业、为出口服务。1980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转发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文件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扶持城乡个体经济发展。国家在发展个体工商经济上的态度日益明朗,对于乡镇企业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国家政策的放开为社队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旬邑县积极贯彻《十八条》和《通知》精神,把发展社队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支持和鼓励发展社队企业。1980年,旬邑社队企业发展至570户,产值60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3.5%,上缴税金7.08万元,到1983年,全县社队企业行业门类日趋齐全,社队企业共吸收农村劳动力3万人,比1978年增长14.4%;总产值从1978年的393万元增加到1983年的1017万元。与此同时,农村个体、联户办企业也悄然兴起并逐渐发展。

二、旬邑县乡镇企业的初步发展(1984-1990年)

1984年,中央4号文件发布,将全国人民公社时期的“社队企业”、“五小企业”正式更名为乡镇企业。旬邑县根据文件精神,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范围由原来的社、队两级扩展到乡办、村办、联办和个体四级,经济成份增多,乡镇企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1985年3月5日,中共旬邑县委、旬邑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全县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并提出了八条具体措施:一是转移重点。打破小农经济,把工作重点从农业和粮食生产转移到乡镇企业为重点的轨道上来,实行县长、乡长具体抓,党委书记亲自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启用能人。实行“一包三改”,即经营承包,改领导委任制为民主选举、招聘制;改固定工为合同工;改固定工资为合同工资。启用能人,实行政企分开,给企业放权。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向企业乱要钱、物。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将乡镇企业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转移到一采(煤炭)、二建(建筑、建材)、三加工(农副产品、药材、野生植物等)、四运输、五第三产业。发展企业实行个人、联合体、集体一起上方式,重视个人联合集资大办院、户企业。四是抓重点。重点发展年产值50万以上的原底、张洪、清塬、郑家煤矿和太村粉丝厂、后掌黄芪冲剂厂等骨干企业。各乡镇重点抓年产值在10万以内的骨干企业。五是内引外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用丰厚报酬从外县、外省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六是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重奖重罚,县乡镇企业局向县政府承包、各乡镇政府向企业局承包,实现翻番的给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予以资金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扣减主管领导工资。七是通力合作。县农行、物资局、科委、财政局、工商局、税务局结合各自职能对乡镇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八是提高人员素质。乡镇企业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定向到专业对口厂矿或院校培训,县上开办乡镇企业学习班,重点开展管理和技术培训[1]

1987年10月,中共旬邑县委、县人民政府再次下发《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几项政策规定》,对乡镇企业发展政策进行了再次补充说明。要求进一步搞活信贷资金,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支持和发挥村民联户和家庭兴办的小型企业,注重从较低层次的农村工业的信贷支持。建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县财政每年从总预算中拿出百分之一作为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国家每年投向旬邑的老建款、扶贫款、渭北旱原和多种经营的扶持款,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乡镇企业。继续执行国家规定的对乡镇企业各种减税和优惠政策,新办的乡镇企业除税法规定不予免税的产品外,所得税可分不同情况进行减征或免征上限五年。新办的乡镇集体企业生产和经营直接转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化肥、农药、兽药、农机具修配以及直接为农民服务的粮、油、棉、饲料加工的收入,免征产品税、营业税。民政部门可用“双扶款”或贴息款,扶持贫困户,特困户兴办集体企业。凡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来旬邑投资联办企业的,投资所得利润减半征收所得税。5年以分得利润再投资于办企业的,暂免征收所得税。对省内外来旬邑兴办开发性企业(林场、畜牧场、电厂、采矿等)除享受新办企业免征产品税、增值税三年的照顾外,减半征收所得税五年[2]。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县乡镇企业管理局设立横向经济联合办公室,抽调一定力量走出去,为全县乡镇企业横向经济联系牵线搭桥。对凡来旬邑兴办开发性企业的,除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外,在场地、人力、物力等方面提供方便。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地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旬邑各行业的有识之士下兴办和经营乡镇企业。对外地和旬邑自愿调入乡镇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全民职工身份不变,工龄连续计算,其户口、行政关系和人事档案均落在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工资向上浮动两级,三年后可固定一级并继续向上浮动一级正常的调资不受影响。工作满五年后可以流动,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停薪留职去兴办、创办乡镇企业,在停职留薪期间,正常调资与原单位职工同等对待。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旬邑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产量、产值、利税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以采煤、建材、食品加工、日用化工、针织为主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格局。以原底煤矿、郑家席家山煤矿、清塬煤矿为代表,至1990年,共生产原煤18.82万吨,产值1324.53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2万元。同时,乡镇轻纺、化工企业有所发展,郑家乡李家村的新亚针织厂,产值18.7 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1万元。张洪化工厂、职田塑料厂均成为全县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代表。乡镇建材业应运而生,砖瓦、石灰、砂石开采、水泥预制件、涂料等建材业发展迅速,至1990 年年底,全县各类建材企业201个,从业人员2 115 人,年产值369万元。乡镇食品、副食品加工业企业以旬邑县太村乳品厂、旬邑县后掌野味罐头厂、看花宫野味罐头厂为代表,效益明显,至1990 年,产量198.13吨、产值达到88.05 万元[3]

1985年至1989年的4年间,旬邑县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至1990年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企业15户,产值874 万元,村办企业34 户,产值688万元,营业收入942 万元,上缴税金36 万元,利润73万元。联户企业14 户,产值226 万元,营业收人304 万元,上缴税金5 万元,利润23万元,个体私营企业2 174 户,产值2 333 万元,营业收入3 447 万元,上缴税金74万元,利润221万元[4]

三、旬邑县乡镇企业的繁荣发展(1991-1996年)

进入90年代,在各级政策的支持下,旬邑不断放开乡镇企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鼓励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和技术人员承包、领办乡镇企业的有关规定,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使乡镇企业迎来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国务院(1992)19号和(1993)10号文件,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为乡镇企业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12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发展,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旬邑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提出了“依靠大农业致富、农工商并举、一二三产业配套开发、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关于苹果生产上规模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意见》《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政策规定》等,并作出了围绕煤炭业,沙棘、烤烟、苹果深加工等资源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决定。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旬邑县借助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有利时机,坚持“多轮驱动、多轨并行、全面发展”的方针,放手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和非国有经济机制活、潜力大、易见效的特点,鼓励乡村集体和农户兴办各种类型的企业围绕资源开发,发展煤炭、沙棘等企业;围绕农产品,发展烤烟、苹果深加企业;围绕城镇建设,发展建筑建材和第三产业。积极倡导鼓励、放宽经管范围和从业人员范围,国家明文规定放开的行业和商品,允许其自由经营; 农民、行业青年、党政企事业单住、停薪留职人员、离退休人员等都可从事个体私营经营,对个体私营企业,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强对个体私营企止的管理,引导其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促使其快速健康发展[5]。同时,要求对现有乡镇企业,逐步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改革,鼓励、支持和培养农村发展经济的带头人,以个体、私营、联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领办乡镇企业,扶持城镇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6]

1992年初全县乡镇企业产值6735万元[7]。至1994年10月,全县新增个体商户724户,新建私营企业7户,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2939户,私营企业总数达到17户,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注册资金749.2万元,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交纳税金和管理费达到180万[8]。到1995 年底,全县共有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个体户2952户,从业人员18825 人,总产值达到15385 万元。

四、乡镇企业的变革和向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1997-2002年)

进入199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善、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生存,逐步转为非公有制经济。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理念上和制度上保障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97年12月4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相继下发《关于发展非公有经济的决定》和《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两个文件,为贯彻落实《两个决定》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共旬邑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先后制定了《关于放开搞活国有(集体) 企业的实施意见》《旬邑县工业企业国有民营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股份制企业规范运行实施办法》等文件,从政策上支持和引导乡镇企业向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转变。

在改革的浪潮中,旬邑的乡镇企业发展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化向集约化转变;企业行为较之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更为理性化,企业从单纯追求规模、贪大求全、盲目多元的发展模式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发展企业规模和多元化方向转变。通过市场的调节,一批不符合发展规律的乡镇企业退出了了经济舞台,成为私营企业,一批发展态势良好、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企业撤逐步转向专业园区发展,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2000 年,中共旬邑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非公经济的决定》,个体工业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全县县属国有工业企业和集体工业企业以明晰产权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改造、改组和产权拍卖等形式,促使以股份制、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民营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全县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企业跃升到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以煤炭、医药化工、食品包装、建材、机械修造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特别是煤炭工业成为旬邑的龙头产业,旬邑县也因此进入全国 200个产煤大县行列。至2000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减少到7户,非公有工业企业发展到15户,个体私营企业已达到3033 户,产值33124 万元,营业收入30546 万元,利润总额3243 万元。[9]

2002年5月,在全县机构改革中,旬邑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撤销,职能划归经济发展局。乡镇企业作为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退出了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24年来,旬邑乡镇企业发展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实现了农业发展方式的革命,结束了农业粗放经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打破了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发展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支撑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二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极大地缓解了旬邑就业压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三是改变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形式,加快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为旬邑小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1]中共旬邑县委、旬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198535日。

[2]中共旬邑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几项政策规定》19871027日。

[3]  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2页。

[4]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0页。

[5]旬邑县人民政府关于1994年工作总结及1995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

[6]余主民:在县委工作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123日。

[7]参见旬政发(1993)10《1992年工作总结及1993年工作要点的报告》,旬邑县人民政府,1993.1.29。

[8]许忠信:在中共旬邑县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1月10日。

[9]旬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旬邑县志》,陕西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第285页。

(责编:王茜嘉)

上一篇:旬邑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下一篇:旬邑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