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师范学校在新正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8 15:07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黄拴锋

      1939年10月,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派干部到关中分区机关所在地新正县马家堡(今属陕西省旬邑县职田镇马家堡,当时属新正县三区阳坡头)筹办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关中分委高度重视,经过积极的筹备,1940年3月15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在马家堡正式成立,简称关中师范。关中分委书记习仲勋兼任校长,王佰勋任党支部书记,刘瑞棻任副校长。1939年冬起,因国民党顽固派进攻关中分区,迫使关中师范学校屡次迁移。习仲勋对关中师范学校师生的安全非常关心,他强调说:“今天二师的任务是保障学校一百多名师生的安全,还要准备接收分区被顽军侵占区小学教师,担负保存干部的任务。学校要学会在反摩擦斗争中办学。”仅1940年3月30日至1942年底两年多时间,关中师范学校先后6次搬迁,7次建校,历经艰难坎坷。在频繁迁徙、转移的艰苦跋涉中,全校师生遵照习仲勋的教诲,以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战斗精神,战胜了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生活的艰难困苦,坚持“敌来我走,敌走我办,边走边办”的方针,出色地完成了边区教育厅规定的教学任务。

      1940年3月30日下午,关中分区军民在马家堡举行反汪拥蒋大会,关中师范全体师生也参加了大会。关中分委书记习仲勋在会上向群众作了揭露批判汪精卫投日叛国的工作报告。在会毕后关中剧团公演秦腔《三岔口》之际,驻职轰击马家堡。同时,向新正县四区看花宫一带进攻,致使戏剧停演。所庆幸的是参加会议的干部、师范师生及群众安然无恙,但预备三师部队不断挑衅,有侵犯边区的迹象。关中分委领导当即决定,所在地区党政机关和关中师范立即迁移。当天夜里,关中师范全体师生奉命迁到距离新正县马家堡约20里的三嘉塬索洛村。该村当时是个只有10多户100多口人的小村,忽然迁来一所100多人的学校,吃饭住宿都有很大困难。但在当地区、乡干部及群众的热情欢迎和大力支持下,群众两三家合住一院,腾出院落和窑洞让关中师范的师生居住,有的教师和群众一同住在牲口窑里。当时,师范设有附小,高年级20多名学生随师范迁到索洛村,而低年级学生都是马家堡村的娃娃,未来得及搬迁,高年级学生到三嘉塬后并入南庄子初小,并更名为关中师范附属小学。

       关中师范迁至索洛村后各方面条件比马家堡差,没有房屋,用窑洞做教室,窑洞紧张时,大树下也成了课堂。没有桌椅、黑板,就借用群众的门板当黑板,每个学生制作一块小木板放在膝盖上当桌子。三嘉塬没有驻扎边区部队,学校虽然在后方,但离职田镇国民党驻军比较近,师生的安全仍受到很大威胁,所以学校师生在村口修了碉堡楼,学生日夜轮流放哨,夜间教师轮流查哨值班。

       学校的课程参考边区教育厅颁发的《边区师范学校章程》开设了国文、政治、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科学、教学法、美术、音乐等。根据当时战争形势的要求,增设了军事课,请当地有军事经验的干部作报告,主要内容是讲游击战争及一般军事知识,讲怎样配合地方做好群众工作。再就是补充课、课外报告,由学校生活指导处根据学校师生中各种问题来拟定项目,由校内教师兼任和请分委、县领导讲授。补充课规定在每周六的上午,下午为全校的“救亡日”,主要为学生会活动。当时学校教师少,每个教师除教课外,还得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很辛苦。刘耿任教导主任兼代政治,李达教历史、自然并兼任总务主任,石大康(黄兢)教国文、音乐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贺三多教数学兼学校保卫工作,刘瑞棻副校长除负责学校全盘工作兼讲教学法而外,还兼做时事报告和群众工作。除国文外,其他课程都是教员自编教学提纲,经教导会议讨论通过后,教员在课堂上讲,学生记笔记,每周最少有两次学习讨论会。

       根据关中地区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提出“巩固教学,保卫关中”的口号。所谓“巩固教学”,就是要使干部师生精诚团结,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把学校办好;所谓“保卫关中”,就是学校积极配合当地党政军,动员群众参加“反摩擦”的武装斗争。因此,学校成立了一个宣传教育委员会,主任由副校长刘瑞棻兼任,下设三个股,创办诗歌小调宣传墙报,演出小戏,每周组织宣传队去关中分区所在地长舌头集市搞一次宣传活动。并积极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积极开荒种地。因无劳动工具,就和群众“换工”,学校师生为群众的小麦除草,群众给学校牲口开垦荒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关中师范学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一面学,一面做,挖窑洞,建校舍,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缝衣,做饭,砍柴烧木炭。1940年,挖窑洞14孔,开荒100亩,烧木炭1.5万斤,烧柴全部自给。在物资困难的情况下,师生们用弹壳和木棍制成蘸水笔,用熏烟制成墨水,用猪鬃制成牙刷,用核桃制成算盘珠,用石板和沙盘代替纸张,用香火和石日晷代替钟表,用食盐代替牙膏。就这样,既克服了困难,又学得了文化知识,还锻炼了革命意志。

      1940年5月19日,国民党军队抢占了我关中分区党政机关驻地马家堡后,还不时步步紧逼边区。关中分委书记习仲勋来校作了时事报告,并传达了分委为了100多名师生的安全,准备让关中师范迁移的决定,初步决定先迁移到新宁县,再不行,可北迁至南梁老家。1940年5月24日,关中师范奉令迁往新宁县傅家山。新宁县党政机关当时住襄乐,距离傅家山约3里。1940年8月中旬,又由傅家山迁回新正县三区阳坡头后掌村。1940年11月24日晚,师生又急行军迁到陕甘交界的蜈蚣洞。后迁至马栏,更名为马栏师范。让习仲勋感到欣慰的是:“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特定历史年代里,二师培养出数以千计的人才,分布在党、军和财、建、教、新闻、文艺、出版、医疗以及工、青、妇等各个方面、各个战线。”

(作者系甘肃省正宁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上一篇:巩德芳与德记骡马店
下一篇:一位前清翰林的赤子情怀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