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八一剧团——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8 10:07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习仲勋主政关中期间,在坚持革命斗争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同时,把文化教育事业和发展生产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关中分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1942年初,在他的支持下,原中共陕西省委的七月剧团与关中剧团合并,在马栏镇成立了关中八一剧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关中八一剧团冲破敌人经济和军事封锁,深入农村、部队,以文艺这一独特的形式,坚持不懈地贯彻毛泽东的革命文艺路线,深入群众“为群众演戏、拜群众为师、与群众为友”,在党的领导下,逐步成长为革命文艺战线上的一支劲旅,谱写了中国革命文艺史上激昂慷慨的动人的赞歌。

为群众演戏、服务党的工作大局

      1943年春,正是边区和剧团极端艰苦困难的时期,为贯彻毛泽东同志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号召,满足群众欣赏艺术的要求,更好的演好戏,剧团自加压力,以“为革命练功演好戏”为口号,在大生产的间隙里苦学苦练演艺基本功,做到生产、排练、下乡下部队演出三不误。为给更多群众演戏,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他们东渡西荡,北上南下,穿行在“围剿”的敌人之间,几乎跑遍了陕甘宁边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岭岭、关中平原以及晋北山区,每次演出时往往六七个小时下不来台,甚至整个通宵,团员们从不畏艰难困苦,精心演好每场戏。1944年1月至3月,关中八一剧团在人口密集的新正县马栏区、淳耀县、赤水县一带演出67场,约23万人观看了演出,仅在十里塬演出五天八场,观众就达到4.2万人。通过剧团广泛深入的演出,充分揭露了日寇暴行和汉奸行径,宣传了抗日政策、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改造二流子运动的新气象、新风尚和新人新事,揭露了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和反共反人民的本质。

拜群众为师,深入群众搜集素材

      在追求演出质量时,剧团不忘“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剧团经常组织创作人员背上背包翻山越岭、走村串镇,深入农村和部队,搜集创作素材,学习民间艺术。王依群通过向收集民歌近200首,整理眉户音乐编成眉户坐唱本,领几个团员带上三弦、四页瓦、碰盅到处为群众演唱,卫新从民间学来“地游子”,让剧团闹社火时给群众演出。爱民模范门善德,劳动英雄胡文贵、冯云鹏、张清益、田荣贵,改造二流子模范石明德,妇女劳模李银花等关中分区先进人物事迹,都被剧团编成戏剧,搬上了舞台。他们通过简明通俗的生活口语,群众熟悉的人物,常见的事情,创作出一批揭露国民党残酷统治、反映群众革命斗争精神、关中分区人民发展生产的优秀作品,如《军民一家》《中国魂》《做军鞋》《关中四杰》等。这些源自工农兵现实生活创作演出的剧目,在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中进行了演出并引起了强烈反响,蕴含的革命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被群众自然接受。淳耀县五区一乡群众何德胜看戏后,要求区政府把村民组织起来生产;三乡基干自卫军排长宋合才看戏后,组织全行政村51人开义田,两天开荒30亩 。剧团演出引发新人新事无数,群众生产生活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与群众为友,熟悉和热爱群众

  剧团深入农村、部队演出的时候,群众爱看啥戏,剧团就演什么戏,群众对剧团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能说出主要演员的名字,知道哪本戏是谁写的,谁导演的。剧团每次巡回演出,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一方面和群众拉家常,听取意见和建议,做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辅导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群众只要一听说关中八一剧团来演戏,一十里八乡都传开了,争先恐后去驮箱,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关中八一剧团的亲民演出和优良作风感动了群众,群众把剧团当亲人,即使有“三项纪律”“八大注意”,团员们不敢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但经常收到热心的群众一批又一批的慰劳品,成群的鸡和羊,成捆的鞋和袜,每人行军背的粮袋,总是装着群众慰劳的鸡蛋。演出时团员歇在老乡家,老乡常常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们,让出最干净的地方让他们住,吃饭时客主盘坐炕头,畅怀叙谈,亲如一家。老乡们似乎在比赛,看谁家把剧团待承的更好。剧团与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各县驻军战士结下了深厚而亲密的革命友谊。

  正是由于深入认真坚持了群众路线精神,关中八一剧团在革命烽火中逐步成长为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文艺劲旅, 在关中分区、陕甘宁边区、相邻国统区享有盛誉。1942年11月,八一剧团赴延安演出,大获成功,各地盛传“关中真正的秦腔上来了”,演出得到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领导的盛赞。中共中央办公厅给关中八一剧团赠了一幅舞台前幕和一条舞台横幅。横幅题字“为实现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新文化而奋斗”,前幕是“推陈出新”。中共中央给剧团赠幕题字,这在陕甘宁边区时期是唯一一例。这是中共中央对八一剧团深入群众、深入部队演出,弘扬民族文化和在艺术上取得显著成就的肯定和奖励,也是给所有剧团战士们的鼓舞和鞭策。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群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更要走群众路线,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努力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优良作风,与时俱进地坚持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不断探索和创新,一如既往的推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使之适应时代与人民的需求,为发展和繁荣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文化担当托起中国梦。   

上一篇:学习是党员干部面对未来赶考的智慧之源
下一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